首页 理论教育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下的外部市场准入限制增多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下的外部市场准入限制增多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面临的贸易障碍和贸易壁垒日益增多。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定向性好、隐蔽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而且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往往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加上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此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大了发展中国家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下的外部市场准入限制增多

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面临的贸易障碍贸易壁垒日益增多。不仅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使用,而且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卫生检疫制度、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定向性好、隐蔽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而且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往往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加上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此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大了发展中国家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

在众多贸易保护手段中,反倾销和知识产权壁垒是被广为使用的、合法的两大贸易壁垒,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必须跨越的两道坎。[1]传统的初级产品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针对价格竞争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反倾销壁垒,旨在遏制发展中国家低价倾销;而现代经济中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主要是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竞争,针对知识产权的竞争,西方国家采取的是WTO一致性最低保护标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TRIPS)产权协定,企图通过强制规定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来实现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上的技术垄断和竞争优势,以遏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后发优势”的出现和发展。如果说反倾销壁垒侵蚀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价格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那么,与专利技术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壁垒则更具杀伤力,它遏制了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提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和贸易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外在遏制力。(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