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德国一样,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对美国经济保持较大影响的,主要是亨利·凯里(Henry Charles Carey,1793—1879)的经济思想。他在1837—1840年出版的三卷本《政治经济学》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经济学著述。此书除批判李嘉图理论,宣传阶级利益和谐论外,还大力宣传保护贸易理论。到19世纪下半叶,又有一位经济学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1839—1897)出来大讲收入分配问题。这些经济学家之所以会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是由于19世纪以来,尤其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美国获得了迅猛发展,社会矛盾很快尖锐起来,贫富分化相当突出。为了说明和解决这类矛盾,有人就以“批评”传统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面貌出现,主张研究社会改良的办法,这就是凡勃伦等人;有人则设法论证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收入分配都受自然规律支配,是公平合理的,这就是约·贝·克拉克。
约·贝·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47—193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曾长期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也当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是边际学派在美国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在自己的代表作《财富的分配》(1899)中,把边际概念运用于收入分配领域,提出了一套以分配问题为核心的边际生产力论。
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某些思想观点早在19世纪上半叶已由德国经济学家屠能提出,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19世纪70年代初边际革命以来,边际效用递减思想开始流行,克拉克在综合吸取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边际生产力论的分配理论,分别说明工资和利息都由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克拉克提出,在资本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也就是静态经济中),如果劳动(即指工人)一单位一单位地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工人,则每人分摊到的资本量就会减少,他们只好使用质量越来越低劣的设备,从而使得生产效率下降。于是,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和产值就要不断下降。举个例说,如果1亿元资本是固定的,雇佣1000个工人时每个工人分摊到10万元资本,可用相当优良的机器设备;增雇1000个工人,即共雇2000个工人时,每个工人分摊到5万元资本,只能使用差一点的机器设备了。如果继续增加下去,到第五批1000人时,平均每人只能分到2万元资本,使用的机器设备的质量就更为低劣了。假定雇佣第五批1000个工人后增加了12万元产值,而企业主付给1000个工人的工资也就是12万元,那么,这第五批1000个工人对企业主利益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克拉克把这批工人称为边际工人,认为边际工人创造的价值,不仅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工资,同样也决定着全体工人的工资,因为这批边际工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其实和前面四批即4000个工人是一样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批工人所要求的工资超过了边际工人的产量所决定的工资,那么雇主就可以把他们解雇,而用最后一批工人(即边际工人)来代替他们。这些情况可用图5-4来表示。
图5-4 劳动边际生产的递减(www.zuozong.com)
在图5-4中,AD线代表投放的劳动单位量。假定资本量固定不变,劳动是一单位一单位增加时,AB线表示第一单位的劳动借着所有资本的帮助而创造的产量,A1B1线表示第二单位劳动对第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A2B2表示第三单位所增加的产量,以此类推,最后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等于DC。DC代表边际生产力,它测量了(或者说可以衡量)这一系列单位中任何一单位劳动的实际生产力,并决定了工资标准。这是因为,第二单位劳动投放后,原来的工人把以前所用资本的一半让给第二批工人,使用生产设备比以前低劣了,从而使得他们的劳动生产力下降,也就是他们的劳动所生产的产量下降,这个减少的生产量等于前一批工人从手中让给新增一批工人的资本所生产的数量。A1B1比AB减少的部分就是让出来的资本所生产的数量。因此,整个BCE代表的是资本的生产力创造的产品,即利息,而AECD则是劳动的全部产品,即工资(见图5-5)。工人们的工资已包含了他们的全部劳动成果。
图5-5 工资和利息的决定
克拉克又用同样的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利息。他假定劳动量固定不变,资本量按次序一单位一单位地增加,并且仍可以用图5-5来表示。这个图本来表示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时工资和利息的决定,但现在是要表示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时利息和工资如何决定。现在,图5-5中AD用来表示投入的资本单位量。这样,AB是第一单位资本的产量,A1B1是第二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而DC是最后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代表着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因此,DC的数量决定了利息的标准,这里的BCE就代表所有资本生产出来的利息,而AECD则是全体工人的工资。利息是资本自身的产物,是它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
约·贝·克拉克这套理论,具有明显的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的性质,完全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但是,它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却有着如下三方面的重大影响:第一,这一理论把土地报酬递减律理论扩大为包括劳动和资本在内的要素报酬递减律理论;第二,克拉克说明,边际生产力递减是静态经济中起作用的规律,实际上是说,边际生产力递减以技术不变为前提条件,这也为后来经济学界所广泛接受;第三,这一理论为分析各种要素在生产中各自作出多少贡献提供了一种解释,尤其为解释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说明。因而,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如收入分配论、经济增长理论等)仍被广泛使用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