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讨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讨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议题式教学意味着首先要找到议题,而且必须是合适的议题。(二)处理好议题讨论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关系有效的议题式教学离不开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的支撑。为更好地开展议题讨论,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进行适度的拓展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议题式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讨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议题式教学作为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式,但不少教师在看到新教材内容后,对议题式教学能否发挥实质性作用产生了一些疑惑和看法,因为议题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议中学,对于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而且议题式教学必然占用时间多,会“教不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从高中学生的智力和心理而言,只要教师找到适当的议题,并且善于寻找和发挥学生的特点,议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方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适的议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中,把议题界定为“待议之题”。议题式教学意味着首先要找到议题,而且必须是合适的议题。合适的议题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科性,议题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二是开放性,整个议题要明确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不拘泥于教材的答案;三是思辨性,要引导学生对讨论的答案进行换位思考,强调思维碰撞的过程。

教师在找议题时要对应其特征,如新教材中第二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就可以分别设置议题:①为什么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必然?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③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挫折?整个议题的设计就是从教材出发的,三个议题都紧靠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及其必然性,以及其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历程,进而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真理。

(二)处理好议题讨论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关系

有效的议题式教学离不开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的支撑。教师在组织议题讨论前应注意让学生把握可能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读”好教材,学好教材,进而用好从教材中掌握的知识、概念与技能,在议题讨论中进行实践应用。为更好地开展议题讨论,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进行适度的拓展阅读。如在第一课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研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或者上网搜索一些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资料,通过多种渠道补充相关知识。这样,在进行后续的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要讨论的议题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在讨论过程中也会产生更多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议题式教学强调的是在议中学,它明确要求要以“议题”为纽带,同时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围绕议题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社会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为提出合适的议题让学生进行议论,在把握好整个课堂讨论的正确方向的同时,鼓励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再派代表发言,教师最后做总结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议题式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新课标、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而言,由于新教材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这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深入理解并深刻把握,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课中,主要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多接触和阅读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多层次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想想认识高度和水平,才能够在教学中用好新教材,正确、有效地引领好议题讨论活动,否则,在课中容易出现难以驾驭、不好把控等现象。

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新教材和新问题,教师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从实践出发,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进步成长。(www.zuozong.com)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注释】

[1]韩震,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重点教材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中心主任。

[2]朱明光,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编审。

[3]付宜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研究员。

[4]韩震,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重点教材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中心主任。

[5]刘曙光,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

[6]梁煌君,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