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没有大学等行政事业单位发布环境报告,这也远远落后于日本等先进国家。大学环境报告书所披露的环境宪章、环境基本方针、环境教育、环境对策和措施、环境学术研究等,不仅仅是大学与社会各界的信息沟通,更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价值观的沟通,体现了大学的文明水平和教养层次,向社会传递着环境友好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对促进大学的环境教育和社会各界的环境友好行为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这种信息披露,不仅将学校的环境行动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也有利于大学环境对策和措施的制度化、长期化,对大学各个学院及附属机构的环境行为都有很好的督促和指导作用。
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才是终极社会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大学通过人才培养、价值观传播、发挥自身的社会表率作用和学术研究来履行大学社会责任的具体行为紧密相关。大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学的行为具有示范和精神辐射的职能,大学的活动方式不仅仅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示范作用;大学不仅仅通过其培养的学生来影响整个社会,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以自身的形象对公众产生影响。大学环境报告的发布,不仅有利于对大学环境行动的系统管理,也对我国企业一直停滞不前的环境报告发布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措施,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党的十八大已提出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通过立法确立环境教育的法律地位,对环境教育基本方针、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财政支援、人才培养、信息公开等作出详细规定,也是环境教育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大学不应该是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旁观者或评价者,“服务与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积极主动地应对文明社会,也是大学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9]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林清江把大学的社会责任概括为:“第一是追求真理,发现新事物,发明新事物,加速变迁与革新的速率;第二是进行全人教育,培养有知能、有远见、有人品的社会成员;第三是传递文化规范,维护社会的安定,建立新的文化规范;第四是推广知识至各阶层,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社会的生活水准;第五是善尽上述各项责任,协助缔造人类社会的光明史。”[10]这已经明确指出了大学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独特使命与责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天,在国家推进“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我们强调深化大学的环境教育、环境友好自律和环境学术研究,是大学社会责任的具体化,体现了大学社会责任与时俱进的重要内涵,也向社会传递着大学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和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也能够从国家战略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其他社会主体一道,共同缔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历史。
【注释】
[1]葛建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董静雨,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ZFG63002)阶段性成果。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3]日本《環境保全の意欲の増進及び環境教育の推進に関し政府が実施すべき施策に関する基本的な方針》(2004),第6—7页。(www.zuozong.com)
[4]关于日本环境教育的演变,可参考陈卓:“日本环境教育的特征及启示”,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80—83页。
[5]日本《環境保全の意欲の増進及び環境教育の推進に関し政府が実施すべき施策に関する基本的な方針》(2004),第9页。
[6]本文以日本神户大学为例。
[7]1989年挪威水电(Norsk Hydroy)工业集团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企业环境报告(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CER)。目前很多企业已将环境报告内容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
[8]世界环境教育发展的简要历程,http://blog.aqedu.cn/user1/zhangling/archives.
[9]刘革:“大学教育与社会责任解析”,载《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0—183页。
[10]黄政杰:《大学的自主与责任》,汉文书店1997年版,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