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前提。数量,即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注册公司或企业的数量;质量,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及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等,包括其创办的公司是否能可持续地生存并运营良好,公司市场需求、项目前景如何等,这是决定其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能力,从而带动就业人数及就业质量的前提和关键。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落脚点最终是为了带动就业、扩大就业。
(一)当前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总体概况的介绍,以及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前提和关键没有做到位,直接制约着落脚点。
1.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数比较小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数是带动就业发展的前提,从数量上看,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有提升,但基数比较小。前文中提到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湖北省2015年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达2164人,比上一年增加637人,增幅约为41.7%,但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只有0.54%(见图2-5-2-1)。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数是比较小的。我们都知道,从数量上说,越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当然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被创造和提供。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来,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数仍比较小,且湖北大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的态度仅有30.5%表示“愿意且有想法”,47.7%表示“比较感兴趣,但没想法”,反映出当前大部分学生有创新创业意愿,但缺乏明确规划与定位(见图2-5-2-2)。
图2-5-2-1 湖北大学生自主 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
图2-5-2-2 大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的态度
2.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不平衡
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发展不平衡,差距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其带动就业发展情况不平衡,差距比较大,而且相对于广东省、江苏省等,湖北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其带动就业发展程度是相对比较低的,鉴于湖北省又是大学生人数众多的省市,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不同创业项目类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其带动就业的情况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公司能够创造和提供比较多的就业岗位,带动较多的就业人数,而有的公司生存时间特别短,失败率比较高,带动就业的人数较少,而且是不持续的。
比如,在访谈中,我们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及团队负责人了解到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不到三个月就会关闭;而调研的一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普遍发展成就不高(见图2-5-2-3),只有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比较成功”,4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暂未成功,仍在坚持”,而有50.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尚未成功”。公司或企业发展成就有多大,直接决定了带动就业的人数,所以,这个指标的考虑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因为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成就上来说,当然越成功、越优秀、越出色的初创企业,越有实力和能力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比如,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公司卓安消防、珈和科技以及妙笔教育等。相比之下,还有很多企业在带动就业的能力上是比较弱的。
图2-5-2-3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3.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比较薄弱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带动就业和扩大就业,然而,调研结果反映出当前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大学生们就应该树立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意识。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以毕业求职为大趋势。当然,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比较薄弱,也不仅仅是大学生主观因素造成的,还受着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第二,很多求职者不愿到小企业工作。尽管第三产业和小微企业已成为吸引就业的两大主力军,然而当前,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多人为求安稳,求效益好、保障好、福利好,一般会选择大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而不愿意选择小微企业或小公司工作。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15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期待分析”显示,近四成毕业生期待进入国企,对民营企业和个体类用人单位,只有24%的高职高专毕业生、15%的本科毕业生,以及7%的硕士毕业生将其视为希望签约的雇主类型。(www.zuozong.com)
(二)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认同度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布满阻力的开创过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认同度,形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整体合力。然而,当前湖北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基数较小、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成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性认同度还不够。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稳定是衡量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是大学生个人对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重要性认识还不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应届毕业生网2012年1月8日报道,在湖北省六成未就业的学生中,调研显示大部分的学生表示继续求职,只有15%的学生准备自主创业;且调研数据又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是从个人价值角度认同创新创业,仅有5.5%的大学生把创新创业看作满足社会需要、回报社会的一个机会,这种比较狭隘的认识也制约了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二是社会和家庭官本位思想、求稳思想等比较严重,更倾向于让大学生去选择政府工作人员、白领等工作,而对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三是政府方面虽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有一定认识,也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但鉴于很多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局限,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
2.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难度较大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的统计,一般创业企业的失败率在七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只有2%~3%。大学生创业虽然具有年纪轻、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较高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经验缺乏、人际网络缺乏、创业能力弱等诸多困难,致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
调研组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具体困难(见图2-5-2-4)中两大主要困难分别是“创业创意方案有局限性”(占20.3%)、“资金链经常断裂,难以为继”(占18.8%)。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都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在实践中,很多政策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真正落实,甚至有部分政策针对性不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产生的帮扶效果微弱。比如,很多被访的大学生创业者表示对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度比较低(见表2-5-2-1),特别是对湖北省青桐计划、创业园、湖北省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计划等三项政策表示“不了解”的比例分别高达52.3%、52.2%、48.3%。而且,调研中有被访者表示,很多政策在落实上行政审批事项繁多,审批手续复杂,而初创企业资源较为匮乏,很难满足政策支持所要求的条件,因此部分政策和服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效果不明显,普遍被认为“效果一般”(见表2-5-2-2),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数量发展,从而间接也制约了其带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的发展。
图2-5-2-4 大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困难
表2-5-2-1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了解度
表2-5-2-2 大学生对湖北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服务的效果评价
注:其中有部分选项比例与评价相关性较弱,未标注出占比。
(三)个人的就业选择与偏好存在差异
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但创业风险也比较大,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对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比较高,虽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或者说有能力去创新创业,况且每个人的就业选择、职业规划都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比较薄弱,受一定主客观因素共同制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针对部分人单纯为追求稳定、福利好、待遇好等而不愿去小微企业就业的现象,则需要加强一定的职业观教育,解放思想,尽量减少受传统就业观和职业观的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