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其目的都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国际贸易的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①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的是,国内贸易的货款收付不涉及汇率问题,统一用本币支付。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

1.概念的相同

国际贸易,从国家的角度讲,也可称为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国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内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强调交易没有跨越国境和关境。

2.交换客体相同

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各经济体之间进行交换的都是商品和服务,即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中国海关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总额8.15万亿元,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57.7%,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7%;其中,玩具、家具、箱包、塑料制品出口保持增长。而我国机电产品生产厂商在出口的同时也将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内其他地区。所以,从交换客体上讲,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以有形商品和服务作为交换对象。

3.交易目的相同

按照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都是利己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内贸易的厂商和消费者进行交换是为了获得自身利润与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国际贸易的出口商和进口商同样也是以扩大市场规模、获取规模经济和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质量上乘的产品作为交易目的。即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其目的都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1.国际贸易的难度较大

主要表现为:

①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国际间进行贸易活动必须会遇到差异,必须克服这些障碍,否则就无法恰当地进行贸易洽谈、签约,处理贸易纠纷,进行市场调研。国内贸易虽然也会遇到一些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但差别要小得多。

②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进行国际间商品交换,会遇到须用外币支付且汇率又经常变动,以及各国间度量衡、海关制度均有较大差别等诸多问题,使得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复杂化。相比之下,国内贸易就简单多了。

③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各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的开展,且很多政策也会因经济形势、执政者的变动而变化。这些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等,因此,要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就必须研究这些政策。国内贸易研究的内容要少得多。

2.国际贸易的程序较复杂

一般来讲,国际贸易的流程比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以出口为例,一笔出口业务至少要经历从外贸磋商→报价→签合同→备货→租船订舱→装船→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出口报检→出运→缮制单据→结汇→出口退税这13步程序(图1.2),并且每一步程序都比较复杂。

相对而言,国内贸易的流程比国际贸易要简单很多,不需要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结汇等复杂程序。(www.zuozong.com)

3.国际贸易的风险较大

相对国内贸易来讲,国际贸易风险较大,主要包括:

图1.2 出口贸易基本流程图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方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一般与进出口商的信用挂钩,如果进出口商双方的信用良好,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较小,反之,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则较大。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进出口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不深,在没有提前做好商业调查的情况下,违约风险较大。常见的违约风险包括:拒付、信用证诈骗等。

(2)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中的某一方或与之关联的某一方的过失而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它强调过失行为。主要包括:进口方破产风险、出口方无法按时交货风险、所交货物质量与合同要求不符等。

(3)汇兑风险

汇兑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化而使进出口商利益受损的风险。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的是,国内贸易的货款收付不涉及汇率问题,统一用本币支付。但是,国际贸易的货款收付要涉及货币的兑换问题,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汇率变动问题。一般来讲,汇率上升对进口方有利,汇率下降对出口方有利。

【案例1-1】

中国某出口方与美国某进口方在2016年7月8日签订了一笔金额为50 000美元的出口合同,支付货币为美元,合同签订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00=600,合同规定采取L/C支付方式,而信用证到期日为2016年8月8日,此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00=500,问: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是进口商受损还是出口商受损?

案例分析:

在本例中,支付货币是美元,而中国出口方最终要将收到的美元转换成本币——人民币,在合同签订日,汇率为:$100=600,按照此汇率,出口方在本次交易中获得50 000美元×6=300 000人民币;但是,在合同到期日,$100=500,汇率下降,所以,最终出口方只能收到50 000美元×500=250 000元人民币。在此过程中,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方损失50 000元人民币。

(4)运输风险

运输风险,是指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货物损失或人员伤亡,从而给进出口商造成损失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进出口商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一般来讲,货物的运输都要跨越国境,属于长距离运输,货物在此过程中可能遭受各种灾害和事故,其中包括战争海盗油价上涨、港口罢工等意外因素,从而给相关各方造成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