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各人口等级城市在1950年至1980年间,人口总体向大城市集聚。30万以下人口城市的人口向上一等级(30万—50万)流动;50万—100万人口城市的人口也向上一等级(100万—500万)流动;100万—500万人口城市进一步发展为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然而,1980年至2015年35年间,一反之前30年的情况,30万—50万人口城市的人口向下一等级(30万以下)流动;100万—500万人口城市的人口向下一等级(50万—100万)流动;但1980年以来产生的唯一一个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的人口则进一步向千万人口以上城市流动。预计到2030年,该情况基本保持不变。
表5-1 印度尼西亚城市体系与变化
续 表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2014)。
总体而言,印度尼西亚的城市人口趋于进入30万以下人口等级城市,唯一一个千万人口城市吸纳了全国人口的8%,其余人口则主要集中在50万—500万人口等级城市。
(二)俄罗斯:拥有1个超大城市和12个特大城市
显著区别于其他10个国家,俄罗斯早在1950年,千万以下各人口等级城市均已存在,唯一的一个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发展态势稳定,于2005年升级为千万以上人口城市,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由1950年的12%几经细微波动,最终于65年后的2015年回归该数值。100万—500万和50万—100万人口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也不断攀升。30万—50万人口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基本保持在10%上下。30万以下人口城市人口占比逐年下降,由1950年的64%降至2015年的48%。预计到2030年,各等级城市状态与2015年相差不大,几乎没有出入。
表5-2 俄罗斯城市体系与变化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2014)。
总体而言,俄罗斯的特大城市人口占比变化不大,大量人口趋于涌入50万—100万和100万—500万两个等级城市;30万—50万人口城市占比基本保持稳定;30万以下人口城市占比逐年下降。(www.zuozong.com)
(三)菲律宾:拥有1个超大城市和1个特大城市
菲律宾的城市人口分布情况十分有趣,1950年,菲律宾仅拥有一个100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吸纳了全国总人口的31%,其余人口则全部分布于30万以下人口城市中。1965年起,30万以下人口城市的人口不断流入更高等级城市,菲律宾的大城市开始兴起。1980年,唯一一个100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升级为500万—1 000万人口等级城市;2005年,唯一一个500万—1 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升级为千万以上人口等级城市。1950年至2015年65年间,30万以下人口城市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其余等级城市则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总体而言,菲律宾的城市人口集中在两头(30万人口以下城市和千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余则主要分布在30万—100万人口等级中。
表5-3 菲律宾城市体系与变化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2014)。
(四)沙特阿拉伯:拥有1个特大城市和4个大城市
1980年前,沙特阿拉伯全国人口都分散于各个3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但到了1980年,沙特阿拉伯突破性空前产生了一个百万人口城市,2个50万—100万人口城市,合计占全国总人口比例37%。随后直至2015年的35年间,沙特阿拉伯30万以上各人口等级城市迅猛发展,到2015年,唯一一个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吸纳全国人口的26%;4个100万—500万人口城市吸纳全国人口的33%;也即全国近6成的人口集中于百万以上人口城市。1965年至2015年间,沙特阿拉伯30万以下人口城市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大幅下降,由1965年的100%一路猛跌至2015年的23%。
表5-4 沙特阿拉伯城市体系与变化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2014)。
总体而言,沙特阿拉伯的城市人口趋于离开30万以下人口城市,进入30万以上人口的各等级城市。2015年起,100万—500万和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基本趋于饱和,更多30万以下人口城市的人口将流入30万—50万和50万—100万两个人口等级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