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所说的价值,就是供给与需求相均衡时的价格。这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
均衡价格形成时,需求与供给各起何等作用?马歇尔认为,如果把均衡的时间考虑进来,可以说,考虑的时间越短,需求所起作用就越大,考虑的时间越长,供给所起作用就越大。这样,他就把均衡价格分为三种情况:需求与供给的暂时均衡,正常需求与正常供给的短期均衡,正常需求与正常供给的长期均衡。他又提出,短期和长期之间并无截然分界线,所以,又可在上述三类之外,再加上长久的正常价格一类,作为第四类。
第一类是供求间的暂时均衡。这种情况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如一天)。供给量是现有的存货,它们是基于生产者以前对商品未来价格的猜测而生产的。由于现有存货是个既定量,因而市场价格高低主要由商品的需求所决定。其他几类均衡价格都由供求两方面决定,需求上面讨论过了,因此,马歇尔又讨论供给。他提出,供给由成本决定。
对于生产成本,马歇尔区分了两类成本: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各种工人的劳作,和节欲或储蓄资本所需要的等待而作的“牺牲”加在一起,是商品生产的实际成本;对这些劳作和牺牲所必须付出的货币额,是商品生产的货币成本,也称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就是商品的供给价格,它是生产者把商品提供到市场上必须要得到的价格。
生产者提供一定量商品所需供给价格,表明生产者在一件物品的不同价格上所愿提供和出售的数量,称为供给表,供给表的几何图形表示就是供给曲线。在报酬递减、不变和递增的不同情况下,供给曲线呈向右上倾斜、水平方向和向右下倾斜的不同形状,但马歇尔编制供给曲线时,仅限于供给价格随供给量增加而逐渐上升情况,即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的情况。
接着,马歇尔讨论了短期和长期的均衡价格。所谓短期,是指这样一段时间,现有厂房和设备来不及变动,但利用率可随需求而变化,特殊技能的供给以及合适的组织形式也来不及随需求而变化。在这样的短期中,需求增加会促使正常供给价格上升。为满足需求,生产者只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而无法增加新设备或改进技术和生产组织。当需求下降时,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会降低,供给会相应减少,但只要能补偿用于原料和工资等流动资本的费用(即现代微观经济学中所谓平均可变成本),生产者会继续生产。(www.zuozong.com)
短期均衡可用图5-2表示。在图中,DD'是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SS'是供给曲线(因为在短期内增加生产必然引起边际生产费用上升,故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当Rd的需求价格大于Rs的供给价格时,生产增加是有利的,供求变动到H时,Rs=Rd,均衡价格为AH,均衡产量为OH。这种均衡是稳定的,因为离开了均衡点,价格的变动仍会趋向均衡价格。
图5-2 供求短期均衡
在长期,一切经济力量(包括设备数量)都可随需求变动而调整。于是,全部生产成本就成为长期均衡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被称为第四类价值理论的,即正常价格的长期趋势,它由一代又一代的人口、知识和资本的逐渐增长以及供求变化而形成。
马歇尔也讨论了垄断理论,认为在垄断情况下,一种商品只有一个供给者,这种垄断者可以自由调节商品供给量以适应市场需求。垄断者的利益显然不是要把供给和需求调节得使他出售商品所能取得的售价恰好够补偿其生产费用,而在于把它们调节得能够给他提供最大可能的纯收入总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最大利润总额。但马歇尔认为,当生产操于一人或一公司之手时,一定产量所引起的总费用一般会小于竞争者生产同样这点产量所需要的费用。他通过对公营煤气公司的实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商品供给价格在自由竞争条件下比垄断条件下要高,均衡产量则前者比后者为小,主要是因为垄断企业往往比小企业更能节约成本,小工厂拿不出大厂那样多钱来改进生产方法和机器,垄断者为了他未来的发展,或出于对消费者福利的关心,也会降低价格。他不赞成把垄断都看成是坏事。看来,他关于垄断长处的观点,稍后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似乎也有同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