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橡胶发展史:从狩猎到工业化时代

橡胶发展史:从狩猎到工业化时代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项发明为橡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种植的橡胶其性能已经超过了野生的天然橡胶。目前我国天然橡胶的年产量600kt左右,消费量却高到3000kt,天然橡胶的量仍供不应求。列别捷夫用乙醇生产丁二烯,于l91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丁钠合成橡胶的工厂。

橡胶发展史:从狩猎到工业化时代

橡胶的发展是从天然橡胶到合成橡胶的一个发展过程。

1.天然橡胶的发展厉史

据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在11世纪就开始使用橡胶,最早发现橡胶的是印第安人。天然橡胶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野生橡胶树。割开树的表层流出一种白色的乳液,该乳液经过处理后具有弹性和防水功能,能够制造橡胶球、橡胶鞋及橡胶瓶。人们把这种白色的乳液,称为cau-uchu,含义是“流泪的树”。

1493—1496年,哥伦布发现新美洲大陆时,发现海地岛上的印第安儿童玩的球能从地上弹起来,这是最早的橡胶球。1735年,法国科学家德·拉·孔达米纳(Condamine)参加南美洲科考,带回了最早的橡胶制品。但在较长时期内橡胶主要只被用于擦掉铅笔写的错字,其英文名rubber是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给取的。

直到1823年,英国人马辛托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厂,生产防水布,这是橡胶工业的开始。1839年,美国化学家C.古德伊尔发明了橡胶的硫化技术,橡胶才真正走进人类的生活。这两项发明为橡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88年,英国人邓录普(J.B.Dunlop)发明了充气轮胎,促使汽车轮胎工业飞跃发展,因而导致耗胶量急剧上升。

橡胶在工业上的需要量剧增,也促进了对野生橡胶树的大规模引种驯化。1876年英国人威克姆从巴西马孙河口采集橡胶种子,运回英国皇家植物园播种并在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试种,均取得成功,此即为巴西橡胶树在远东落户的开端。从此,栽培橡胶业发展非常迅速。种植的橡胶其性能已经超过了野生的天然橡胶。(www.zuozong.com)

我国从1904年开始在雷州半岛等地种植天然橡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农垦科技工作者通过科学实践,打破了国外近百年来所谓北纬15°以北是巴西橡胶树种植“禁区”的定论,成功地在北纬18°以北至北纬24°的广大地区种植巴西橡胶树,并获得较高的产量。1996年天然胶产量已达到420kt,成为世界第五大天然胶生产国。目前我国天然橡胶的年产量600kt左右,消费量却高到3000kt,天然橡胶的量仍供不应求。

2.合成橡胶的发展厉史

合成橡胶是在天然橡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就是通过对天然橡胶的剖析和仿制,明确了橡胶是由C和H组成,发现橡胶的基本化学组成为异戊二烯化合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化学家用电石乙炔做原料得到了类似异戊二烯结构的甲基橡胶,这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的橡胶。此后的几十年合成橡胶纷纷出现,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1908年开始,俄国化学家列别捷夫研究了二烯烃的聚合反应,1910年发现用金属钠使丁二烯转化为橡胶。列别捷夫用乙醇生产丁二烯,于l91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丁钠合成橡胶的工厂。1928—1931年,美国人纽兰德和卡罗瑟斯各自合成了氯丁橡胶,于1932年由美国杜邦公司投入工业生产。1930—1934年,德国又合成了丁睛橡胶和丁苯橡胶。1954年,美国固特里奇海湾化学公司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生产出聚异戊二烯橡胶,该技术的成功致使橡胶工业有了新的飞跃,从此橡胶工业走上稳定道路。目前合成橡胶家族还增加了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等成员,也出现了一批特种橡胶,如耐高温(250℃~300℃)、耐低温(-60℃)、耐油、耐强腐蚀、耐辐射等性能。20世纪60年代还出现了一类新型的橡胶材料,即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像塑料一样容易成型,而使用时表现出橡胶的性质。

我国从1958年开始生产合成橡胶,国产第一块合成橡胶是四川长寿化工厂于1958年生产的氯丁橡胶,1960年兰州化工厂生产丁苯橡胶(SBR),1962年兰州石化生产丁睛橡胶(NBR)。目前,国内几家大型石化企业如燕山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齐鲁石化公司等均能够生产合成橡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