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答辩状的制作及法律意义

行政答辩状的制作及法律意义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政诉讼法》第67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制作行政答辩状是法律赋予被告、被上诉方的诉讼权利。

行政答辩状的制作及法律意义

(一)行政答辩状的概念和功能

行政答辩状,是指行政案件的被告或者被上诉方,针对原告或者上诉方的起诉状、上诉状的内容,依法进行答复和辩解的法律文书

行政诉讼法》第67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制作行政答辩状是法律赋予被告、被上诉方的诉讼权利。通过诉讼双方的起诉和答辩,法院可以兼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及主张,既有助于正确处理行政案件,又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答辩状的格式

行政答辩状

答辩人×××,地址……(写明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

法定代表人×××,……(写明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

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

因×××诉我单位……(写明案由或起因)一案,现答辩如下:

答辩请求:……

事实与理由:……(写明答辩的观点、事实与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答辩人:×××(盖章)

××××年×月×日

附:

1.答辩状副本×份

2.其他文件×份(www.zuozong.com)

3.证物或书证×件

(三)行政答辩状的基本内容

民事答辩状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1.首部。首部包括标题、当事人基本情况和答辩案由。

(1)标题。此项写“答辩状”或“行政答辩状”。

(2)当事人基本情况。此项具体内容与行政起诉状当事人基本情况写法相同。如果答辩时已经委托了代理人,应写明其基本情况。写法与行政起诉状相同。

(3)答辩案由。此项要求写明对何人起诉或上诉的何案提出答辩。比如:“因×××诉我单位……(写明案由或起因)一案,现答辩如下:”

2.正文。正文包括答辩请求、事实与理由两项内容。

(1)答辩请求。答辩人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本案如何处理向法院提出具体的请求,表明本方的诉讼主张。这样做有助于法院迅速确定争议焦点,节省司法成本,快速准确地裁判案件,及时解决纠纷。

(2)事实与理由。在这一部分中,应将答辩人提出答辩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写清楚。

3.尾部。尾部写明以下三项内容:

(1)文书致送法院的名称。分两行书写“此致”“××××人民法院”。

(2)署名、盖章、日期。在法院名称的右下方由答辩人署名、盖章,其下写明答辩的年、月、日。

(3)附项。在文书左下方写明附项。先写本答辩状副本×份,再写证据材料及其页数等。

(四)行政答辩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标题和当事人基本情况的写法。参见民事答辩状的写法。

2.答辩请求的写法。行政诉讼的答辩请求,可以从多方面提出。比如,可以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或者要求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要求法院撤销部分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向法院表示愿意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事实与理由的写法。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或上诉人对行政机关认定的事实不服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认为行政机关认定的与原告有关的事实是虚假的,或者认为行政机关认定的与原告有关的事实部分真实、部分虚假,或者认为行政机关认定的与原告有关的事实存在,但行政机关对事实的性质认定错误。因此,行政机关在答辩时应利用自己在行政程序中收集的证据证明讼争事实确实存在,或者自己对事实性质的认识是正确的。如果原告或上诉人对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有异议,行政机关在答辩时应对自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结合案件事实进行分析,论证适用法律规范的正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