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赏析苏派盆景艺术之美

赏析苏派盆景艺术之美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中心的盆景艺术胜地,历史悠久,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浑然天成,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东山历代的名门望族、文人墨客都喜爱苏派盆景,大多会在庭院亭台列展苏派盆景精品以供摆弄、观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情趣的增长,如今到镇上的苏派盆景店铺、摊点选购中意盆景的东山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家里都会摆上几盆上好的苏派盆景。

赏析苏派盆景艺术之美

图1-2-7 苏派盆景(一)

图1-2-8 苏派盆景(二)

苏派盆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是园林艺术的珍品。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中心的盆景艺术胜地,历史悠久,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其以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浑然天成,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独具匠心。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及原始的自然美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呼吁人们热爱自然,增强了人们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www.zuozong.com)

图1-2-9 苏派盆景(三)

苏派盆景传统造型有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等,代表它从取景到造型的过程。它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古雅。用松、竹、梅、榆、榉等树种制作的树桩盆景将自然景色缩龙成寸,往往是树木中的“寿星”,将一二十年以至上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精心培育在狭小的盆中,使其高不过盈尺之势,苍古拙朴,又生机勃勃,再配以陶都宜兴紫砂盆和各式古朴的“苏作”盆架,更显古色古香。二是精巧。苏州盆景制作细腻精致,它精在布局构思、气韵意境上,精在古拙之中。所谓“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在苏州盆景中的运用,既有严谨的艺术构图,又有高雅的艺术气度。三是意韵。苏州盆景是在吸收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以独具匠心的创造,使盆景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雕塑”。

东山历代的名门望族、文人墨客都喜爱苏派盆景,大多会在庭院亭台列展苏派盆景精品以供摆弄、观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情趣的增长,如今到镇上的苏派盆景店铺、摊点选购中意盆景的东山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家里都会摆上几盆上好的苏派盆景。这不仅是东山人的一种雅兴,也是东山人注重生活品质的体现。

小知识

东山盆景老达人——朱能养

朱能养,字卉,号灌园叟,又号半园老人,其名、字、号都与园艺结缘。作为扎根三山岛、潜心教学60年的乡村教师,朱老先生受其祖父的影响,也痴迷地爱上了奇桩怪石,尤喜榆桩。他热衷于盆景栽培,家中三进庭院中已培育出数千件形态各异、价值不菲的盆景作品。作为镇园之宝的狗头榆桩“树抱石、石抱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树壮实奇特,如历经磨难的老者;其石褐赭近墨,似天落陨石。有人曾以高价求购而不得。他栽培的盆景作品也屡获殊荣:鹊梅盆景“老龙探海”荣获全国树桩盆景展银奖;榆桩盆景“有根”“雏凤”在1999年苏州召开的世界经贸洽谈会上展出,广受好评。他的作品也入选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清鱼读月,山秀鸟谈天”是他自书的对联,也是朱老先生心境的写照,真是一生只共盆景语,香到无迹可寻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