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邓小平政治价值观的元价值,而实事求是论和实践标准论所建构的真理论,则是邓小平政治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的真理观不承认一切先定的真理,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权威真理观、权力真理观,不仅在认识论领域如此,在价值论领域也是如此。“是”是从主体与客观世界互动的实践活动中所认知的客观性真理,“是”也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认同的共识性价值。实事求是论认为人在纯认知活动中是无法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人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真理,也只能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真理。同理,人也只能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共同价值和检验共同价值。
以什么为标准来检验真理?有人认为是理论,或逻辑证明,或客观事物本身及其规律,或是人民利益,而实践只是检验真理的途径而不是标准。通过哲学大讨论,在思想上澄清了:第一,理论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没有直接的现实性,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因此不能证明主观和客观是否相符合。[9]第二,认识的方法不能证明认识的结果,逻辑证明是推导真理的方法,而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确定认识与对象是否符合,实际的“判决”者并不是逻辑。[10]第三,把客观事物本身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际是以感性直观为标准,恩格斯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非常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便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11]真理的正确与否如果直接诉之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则是无法验证的,只能诉诸实践,如列宁所说“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和技术),走向客观真理。”[12]第四,“把实践的目的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然导致以主观标准取代客观标准,导致否定真理的客观性,从而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界限。”[13]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4]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15](www.zuozong.com)
有学者认为实践标准论暗含着把效用原则引入认识论中,实践标准实际落实到实践结果,如恩格斯说:“我们的行动的结果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的。”[16]列宁说:“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17]毛泽东也认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18]实践的结果就成了检验认识真假的标准,那么是否价值尺度渗入了科学尺度?“真理即有用”可以倒置为“有用即真理”?
实际上实践可以完成两重检验:第一重检验在认识论领域,检验预期的结果与所实现的结果是否相符,这是着重检验科学手段与达到的结果是否相符,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科学性;第二重检验是在价值论领域,检验预期目的与所产生社会效果是否相符,这不仅要检验价值目的与价值效果是否相符,还要对价值效果进行评价,还要评价价值目的的合理性。不能把实践活动中的认识与实际相符,等同于实践效果与主体需要预期相符。所以实事求既是认识论范畴,求是就是求真求规律,要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又属于价值哲学范畴,求是也是求善求合理,要求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需要相符合。求真只是手段,求善才是目的,离开了人的合理价值追求就没有实践,实事求是的重心在实践功效。[19]主体的功利、价值追求是实事求是活动的发动力。[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