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议和其实是假的,明朝并不打算真正议和。如果明朝有诚意,就会派地位、名望高的人作为使节来议和。沈惟敬官位低,议和结果是否有效,令人怀疑。明朝派沈惟敬议和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在议和的同时,明朝命山东巡抚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负责防务。与此同时,明朝派薛潘到朝鲜与朝鲜国王商议共同防御之策,进而收复失地。薛潘完成使命回朝后,招募精兵,打算趁日本在平壤休战之际和朝鲜军队夹击平壤。当时,程鹏起建议明朝向当时的明朝附庸国暹罗借兵,趁日本空虚进攻日本,让入侵朝鲜的日军撤军,这样就可以解救朝鲜。程鹏起建议明朝给他数万两白银,让他出使暹罗。如果明朝将这一策略付诸实施,在朝鲜的日本军队就危险了。然而,明朝并未采取这一措施。明朝任命李如松为防海御倭总兵官。李如松和父亲李成梁抵御外敌,一举成名。此前,李如松镇压宁夏叛乱,而今奉命前去辽东援助朝鲜。宋应昌在山海关等李如松到后,一起预防日军的进攻。
明朝一方面任命将帅援助朝鲜,另一方面悬赏捉拿丰臣秀吉、丰臣秀次、玄苏、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宗义智等日军将帅。小西行长相信沈惟敬的承诺,防备松懈。李如松率军五万人,打算趁小西行长不备袭击平壤。文禄二年(1593年)正月六日,小西行长看到明军到来,误以为是封贡使来了,未加防备。李如松的士兵突然攻城。宗义智等在牡丹台迎击明军,战事不利,退到平壤城内死守。明军从三个方向向平壤发起进攻。平壤城中起火,小西行长大败。小西行长向大友义统请求援助,但大友义统已经逃到京城去了。无奈之下,小西行长等退出平壤城,渡过大同江撤到京城。当时,小早川隆景、黑田长政等正在开城驻守。京城的宇喜多秀家等经过商议认为明朝大军必然会复夺京城,决定让小早川隆景等撤回京城。李如松听说开城的日本守军已经撤走,便于文禄二年正月十六日来到开城,打算一鼓作气攻克京城。小早川隆景等认为让明军直接攻打京城对日军不利,主张和众将率军在砺石岭抵挡明军。文禄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夜,立花宗茂的士兵和明朝哨兵在砺石岭发生冲突。文禄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小早川隆景把全军分为三队,自己做先锋和明军作战,让立花宗茂等到砺石岭上防御,将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等的部队作为预备队。李如松的部队和小早川隆景的部队发生冲突,战斗正酣之际,砺石岭上的日军冲下来,直冲李如松的大营,李如松的部队大乱。小早川隆景等和预备队一起发起猛攻,李如松的部队大败。明军败走,日军追击,明军死伤一万余人。李如松狼狈逃入坡州,士气低沉,后来又退至平壤。这就是碧蹄馆之役。当时,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细川忠兴、蜂须贺家政、岛津义弘、锅岛直茂、堀秀政等在各道打败了朝鲜军队,扩大了战果。(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