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连台本戏、机关布景、名角齐放,汉剧成都市人猎奇逐新的三大法宝

连台本戏、机关布景、名角齐放,汉剧成都市人猎奇逐新的三大法宝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连台本戏,引进新式机关布景,同样体现了都市人群对新式生活方式的追求。一时间,连台本戏、机关布景配合上名角,成为戏院吸引观众的三大法宝。汉口戏院受上海的影响,大兴机关布景,力求华丽新奇,机关、灯光、烟火等相互配合,造成光怪陆离的舞台景象,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猎奇逐新的心理需求。汉口戏曲市场推崇当红名角、连台本戏、机关布景,与清末以来“喜新厌旧”“竞为靡丽”的社会风尚有关。

连台本戏、机关布景、名角齐放,汉剧成都市人猎奇逐新的三大法宝

20世纪30年代,武汉的戏院为配合连台本戏,纷纷模仿上海、北京的戏曲舞台,采用新奇的机关布景,给观众带来更多视觉冲击。1933年新市场大舞台排演《天河配》,极受社会人士欢迎,连日卖座皆满。很多观众来函要求续演二本《天河配》,所以戏院不惜重金,添置彩色服装,扮演新奇歌舞,特制电气机关、活动布景,更是聘请誉满平沪之坤旦林缦云与文武老生刘奎英,并采取低票价来吸引观众,扩大影响,提高票房收入。

1935年长乐戏院排演头本《雷峰塔》,自开演以来,日卖满座。剧内包括白氏与小青斗法、游湖借伞、钱塘县盗银、乘轿到案、施术化身等场,机关布景,奇幻玲珑,观之有令人身入其境之状。“全剧编排紧凑,布景新颖,更以演员齐全,各尽厥职,演来具见精彩,洵应节之佳剧也。”

发展连台本戏,引进新式机关布景,同样体现了都市人群对新式生活方式的追求。1935年,长乐戏院老板张四维邀请吴天保、周天栋等人,演出机关布景连台本戏《薛仁贵征东》数十本,场场爆满。继后,共和舞台也邀请杨九龄、何鸣峰、黄鸣振、万盏灯等汉剧名角演出连台本戏《三门街》,演出效果也很好。一时间,连台本戏、机关布景配合上名角,成为戏院吸引观众的三大法宝

汉口戏院受上海的影响,大兴机关布景,力求华丽新奇,机关、灯光、烟火等相互配合,造成光怪陆离的舞台景象,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猎奇逐新的心理需求。1949年的《罗宾汉报》曾有一篇宣传机关连台本戏的广告

为谋求汉剧艺术改良演出之推进,从事革新一贯陈腐面目,并奠定汉剧之新基层。其第一剧本,为清代史实侠义名剧《血滴子》。请由《民言报》编辑郭小枫编导,采取电影手法,话剧作风,技巧特出,别出心裁。全剧壮烈哀艳,恐怖惊奇;益以闵村社之布景机关,使用电流活动,当场变景,并增聘武行,加强开打场面。

机关布景是中国戏曲学习西方戏剧崇写实、重科技布景的产物,它与中国戏曲重写意、重虚拟的特征,渐行渐远。然而,汉口在民国前期新式戏院的设立,机关布景的连台本戏的兴起等革新,尽管未能挽救其颓败的趋势,却从侧面反映出汉口作为国际大港口所具有的融汇中西文化之功能。(www.zuozong.com)

20世纪30年代,戏院普遍不景气,连台本戏和机关布景几乎成为起死回生的妙药,“园主与演员以求谋迎合社会的人心和发展起见,不得不另辟蹊径。故效法平剧,编排连台、机关布景新戏演唱,方有号召的能力。在目前的汉戏院,除长乐之卖座特佳外,其余俱无法支持,最近新市场新舞台,也要走上排演新戏的途径。由这样推想,戏剧随时代变迁,说不然耶”。1935年元宵佳节,新市场和大舞台平剧、新舞台汉剧都排演《斗牛宫》新戏应景,特延聘扎彩绘图技师,制造新奇机关,伟大布景,特色特样,是汉上人士从未一见的奇异彩头。仅这平汉戏两舞台的砌末费,共需两千元左右,由此可以想见其精彩了。

将名角、连台本戏、机关布景三者融合到一起,是1935年武汉戏院改革的新路子。先是新市场大舞台的平剧,聘请滑稽大王孟鸿茂主演《彭公案》获得极大的成功。随后,新舞台汉班,编排全部《水泊梁山》新戏,“特聘绘画布景专家,及木匠数人,制造特别奇巧玲珑机关灯彩布景甚多。今以斯剧已排练纯熟,故连日赶造缀景,极形忙碌,乃斯剧之内容,极为丰富,更得名手加以编排,穿插紧凑,情节逼真,香艳离奇,慷慨悲歌,洵连台本戏中之异军,同时还高薪聘请伶王余洪元、花衫泰斗董瑶阶、坤旦后起第一人才小牡丹花等名角,同演于新戏”。

汉口戏曲市场推崇当红名角、连台本戏、机关布景,与清末以来“喜新厌旧”“竞为靡丽”的社会风尚有关。奢靡风气不仅存在于官宦富商阶层,中产之家、一般民众也追赶风潮。然而,正当武汉的文化娱乐业受到来自大都市京、沪平剧连台本戏、机关布景的影响和冲击而大肆追求新奇时,一些有识之士冷静思考后察觉,仅仅追求舞台的奢华与好看却不努力提高汉剧艺术的水平,终是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十日戏剧》甚至在盘点了武汉的各大剧院的举措后,宣称1937年就是武汉整个剧业的“机关本戏年”。有人这样总结1935年以来武汉剧坛所兴起的机关布景、连台本戏等做法:

近两年来,各戏园竞以所谓机关布景、连台本戏相号召,效法海派平剧,不遗余力,然既无雄厚资本,足致奇巧之布景,又以编戏乏人,任何本戏场子松懈,穿插之无聊,情节之肉麻,词句之粗鄙,无所不至其极,观众肌肤起栗,伶人亦无所措手足。虽偶然骗人,亦非长远之策。

从今天看来,这种担忧并非无据,甚至可以说是对当时剧坛怪相冷静反思后的忠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