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昭陵考古发现:出土精华石刻、墓志完好

昭陵考古发现:出土精华石刻、墓志完好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墓穴又经多年泥水冲淤,整个墓穴全充以泥土砂石、白墡土。惟出土墓志两合十分完整,石门、棺床等的石刻也颇精美。石刻为此墓出土品中精华,分述如下。门框一对,一出土于前甬道东小龛内,一在后甬道南口。门墩一对,出土于原处。均为长方形,长56、宽24、高16厘米。门扇一对,一出土于第四天井八米处北洞口,一横于前甬道。志盖用飞白书,是目前昭陵陵园发掘中仅见的。苏氏墓志铭一合,完好。

昭陵考古发现:出土精华石刻、墓志完好

尉迟敬德墓地面扰土特深,冲积层下近3米处方见原土层。该墓遭盗掘者彻底破坏,盗洞在前甬道进深约1米处东壁,圆形,直径0.7米。盗掘者砸坏紧接盗洞的石门而入。墓穴又经多年泥水冲淤,整个墓穴全充以泥土砂石、白墡土。随葬器物多遭劫掠,仅余者亦多残破。惟出土墓志两合十分完整,石门、棺床等的石刻也颇精美。

随葬品中,陶器残存有陶俑头部15件,陶俑履9件,陶马头5件,残缺瓷碗一件。

铜铁器中,较重要的有:

1.铜剑鞘,一件,残长1米,鞘面刻有精致花纹。

2.铜带饰(銙)一件,鎏金,长方形,一边呈舌形。中长9.2、边长8.5、宽5厘米。銙面刻一奔兽,四周衬蔓草纹。

另有铜带饰一对。均长方形,上两角切边,长4.8、宽4厘米。銙饰奔兽,与前述一件略同。

此外,尚出有残破玉环3件,玉佩饰两件,料珠58粒,料器饰残片多块。

石刻为此墓出土品中精华,分述如下。(www.zuozong.com)

1.石门结构可分为门楣、门框、上下坎、门墩、门扇。

石门楣出于第三过洞小龛内,形呈月牙,中高0.27、长1.48、厚0.12厘米。正面阴线雕刻对立双朱雀,衬雕以蔓草纹饰。门框一对,一出土于前甬道东小龛内,一在后甬道南口。长方形,长1.38、宽0.21、厚0.12米,正面阴线深刻双钩草,侧面刻卷茎草。上坎未见。下坎出土于原处。长1.1、宽0.18、厚0.11米。有阴线刻花纹。门墩一对,出土于原处。均为长方形,长56、宽24、高16厘米。外露面刻有花纹,原半部雕有门砧。铆榫套接。门扇一对,一出土于第四天井八米处北洞口,一横于前甬道。铺首已脱落不见。扇高1.47、宽0.63、厚0.11米。右扇已被盗掘者打坏。门扇中间近边沿处各有圆孔一个,从残留有铁锈痕迹来看,是原来铺首挂锁的位置。每门扇三边饰以缠枝花纹,左扇线刻有1.16米男侍一人,正面直立,戴“V”形幞头帽,面有髭须,身着桃形领广袖长袍,拱手握长剑,着靴。右扇男侍一人侧立,握剑,服饰等与左扇同。两石门的上边子榫均较下边为长。

2.棺床石边四条。长1.67—2.19、宽0.3—0.33、厚0.21米。石色洁白,正面均阴刻花纹,侧面各雕有嬉兽图四组。

3.墓志铭两合。尉迟敬德志铭一合;敬德妻苏氏志铭一合。

尉迟敬德墓志铭,石色晶莹,雕刻细致。志石正方形,每边宽1.2、厚0.25米。是昭陵陵园目前发掘所得志石中最大的一合。志铭周边雕饰忍冬多枝莲蔓草与十二生肖像。志盖覆斗形,四面雕宝相花纹饰。志盖阴刻飞白书五行,行5字,共25字,文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志盖用飞白书,是目前昭陵陵园发掘中仅见的。志石磨光,阴线刻界。阴线刻界。志文阴刻,计楷书50行,行50字,共2218字。无撰书者姓名。

苏氏墓志铭一合,完好。志盖每边宽0.99、厚0.21米。盖顶篆书“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计楷书5行,行5行,共25字,阴刻。四边及斜帮均阴线雕宝相花饰。志石磨光,侧雕十二生肖间回折花纹。石面阴线刻界成方格,铭文阴刻。文共34行,行34字,共1104字。无撰书者姓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