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无须赘言,基于书香班学生音乐素养的单薄,书香班“读书立法”,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会欣赏10部音乐作品。而且,鉴赏的重点是交响乐和古典音乐。有人说,听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听古典音乐。我个人觉得,一个“古”字,就充分说明,古典音乐经过了时间的洗涤,是历经岁月的考验,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相对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感情更丰富,内涵更深刻。还有交响乐,审美品位也很高。交响乐的最大特点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另外,相对于中国民乐的单旋律,弦乐、木管、铜管这四组乐器的复杂和波澜壮阔,更是给交响乐增添了无穷魅力。其实古典和交响乐的欣赏真的不是非常难,多听听,就会“入味”了,“入味”了也就爱上了。
为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我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比赛、故事演讲等德育活动时,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古典乐或交响乐作为背景音乐。因为诗歌本身具有韵律节奏,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能烘托和谐的诗意氛围。同时,音乐还有助于酝酿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的感染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知道配乐能增添效果,但是不知道怎么选择与活动相关的音乐。为此,我从书香班必听的10首乐曲中挑出5首,和学生一起鉴赏、聆听。按照领会材料主旨—明确材料要表现的主题—清晰配乐要烘托的氛围三个步骤,一步一步把音乐和材料进行意境对比,体味两者的和谐度。比如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我抓住三个关键点: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建设大业如火如荼;作者王蒙19岁,青春朝气积极;诗歌语言热烈;青春生活富有激情。之后和学生们在品读中体味出诗歌的基调:饱含对生活的爱,对明天的坚定信念。在这前提下,选择背景音乐。第一,音乐要体现“信念和爱”;第二,音乐要大气,而且可以带点悲壮和豪迈;第三,音乐节奏舒缓而热烈。青春是一个群体,音乐也应选用宏大的交响乐。最后,师生一致选择《大漠敦煌》。交响乐《大漠敦煌》,气势恢宏,节奏深沉低缓,充满着昂扬向上的力量和炽热的情感。《青春万岁》和《大漠敦煌》在大气、信念、爱上具有高度匹配性。经过精心彩排,书香班《青春万岁》诗歌朗诵获校级一等奖。
再比如,主题班会课纪念南京大屠杀81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时,学生很快找到了与之匹配度高的电影原创音乐《辛德勒名单》。在排练的时候,两个女生还没有朗诵,就被《辛德勒名单》那难以言喻的哀伤触痛了内心,眼睛里泛起了泪花。体验就是最好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是最省时省力的精神滋养。读书,不能让音乐缺席。
这5首配乐也成了我们书香班学生的活动示范音乐。详见表4-2。(www.zuozong.com)
表4-2 主题班会配乐对应表
书籍、电影、音乐,三张“明信片”,阅读与影音的结合,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思维、审美、品格和情绪管理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正是书香育人的目的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