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礼》与出土文物存在冲突,降低可信度

《周礼》与出土文物存在冲突,降低可信度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礼》所记载的内容,同出土文物也有冲突。这种与史实的差异极大地削弱了《周礼》的可信度。譬如前述楚国故土出土的龙节,由黄铜打造,上有若干通关文字,基本符合《周礼》“龙节”和“符节”的记述。因此,我们在此降低《周礼》的重要性,在使用《周礼》时,必须与其他文献配套使用。同时,《周礼》的解释力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也是最低的。

《周礼》与出土文物存在冲突,降低可信度

作为史料,《周礼》不能独自使用,而是必须要和《左传》《诗经》等同时期其他文献,或者出土文献配合使用,因为《周礼》的成书时间存疑。在汉代刘氏父子编纂皇家藏书时,《周礼》一书的书名才问世,而在汉代之前,古籍中没有引用《周礼》的,这一点很值得怀疑。《周礼》所记载的内容,同出土文物也有冲突。譬如前述“府人”,在《周礼》中,“府”的职能已经高度细化,出现了专门掌管钱币兵器、宝物、车马的官职;然而在《左传》和相关出土文物的记载中,“府”仍然是看守人的统称,钱帛财务兵器车马官方文书都归为府,甚至监狱和仓库也没有分家,均由府人管理。这种与史实的差异极大地削弱了《周礼》的可信度。但是《周礼》所记载的部分内容,有时又与出土文物相符合。譬如前述楚国故土出土的龙节,由黄铜打造,上有若干通关文字,基本符合《周礼》“龙节”和“符节”的记述。因此,我们在此降低《周礼》的重要性,在使用《周礼》时,必须与其他文献配套使用。同时,《周礼》的解释力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也是最低的。这一点必须予以说明。

秋官司寇·衔枚氏/小行人

衔枚氏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嚣。军旅、田役,令衔枚、禁嚣呼叹呜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

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闲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灾。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再祼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立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而酢,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斿,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不酢,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壹问、壹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

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壹劳,朝位当车前,不交摈,庙中无相,以酒礼之,其他皆眡小国之君。

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皆如之。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

凡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协其礼,宾而见之。若有大丧,则诏相诸侯之礼。若有四方之大事,则受其币,听其辞。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人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存、覜、省、聘、问,臣之礼也。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谷璧,男用蒲璧。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若国师役,则令槁禬之。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乃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底本:毕沅校清嘉庆刊本《十三经注疏》

出处:[清]毕沅:《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922—1931页(www.zuozong.com)

秋官司寇·司仪/朝大夫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及其摈之,各以其礼: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其将币,亦如之。其礼,亦如之。王燕,则诸侯毛。凡诸公相为宾,主国五积三问,皆三辞拜受,皆旅摈,再劳,三辞,三揖,登,拜受,拜送,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辱,三揖,三辞,拜受,车送,三还,再拜。致馆亦如之。致飧如致积之礼,及将币,交摈三辞,车逆拜辱,宾车进,答拜,三揖,三让,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宾拜送币,每事如初。宾亦如之,及出,车送,三请,三进,再拜,宾三还三辞,告辟。致饔饩,还圭。飨食,致赠。郊送,皆如将币之仪。宾之拜礼,拜饔饩,拜飨食,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各以其礼相待也,如诸公之仪。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则三积,皆三辞拜受。及大夫郊劳,旅摈三辞,拜辱,三让,登听命,下拜,登受,宾使者,如初之仪。及退,拜送,致馆,如初之仪。及将币,旅摈三辞,拜逆,客辟,三揖,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三让,客登,拜,客三辟授币,下出,每事如初之仪。及礼,私面,私献,皆再拜稽首,君答拜,出及中门之外,问君,客再拜对,君拜,客辟而对。君问大夫,客对,君劳客,客再拜稽首,君答拜,客趋辟。致饔饩,如劳之礼。飨食,还圭,如将币之仪。君馆客,客辟,介受命,遂送,客从,拜辱于朝。明日,客拜礼赐,遂行,如入之积。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其仪亦如之。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凡宾客,送逆同礼。凡诸侯之交,各称其邦而为之币,以其币为之礼。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不正其主面,亦不背客。

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注,即“美”)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

环人掌送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舍则授馆,令聚柝,有任器,则令环之。凡门关无几,送逆及疆。

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傅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凡其出入、送逆之礼节、币帛、辞令而宾相之。凡国之大丧,诏相国客之礼仪而正其位。凡军旅、会同,受国客币而宾礼之。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饩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王合诸侯而飨礼,则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备,诸侯长十有再献。王巡守殷国,则国君膳以牲犊,令百官、百牲皆具,从者。三公眡上公之礼,卿眡侯伯之礼,大夫眡子男之礼,士眡诸侯之卿礼,庶子壹眡其大夫之礼。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眡飧牵,三问皆修,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簠十,豆四十,鉶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饔饩九牢,其死牢如飧之陈,牵四牢,米百有二十筥,醯醢百有二十瓮,车皆陈,车米眡生牢,牢十车,车秉有五籔,车禾眡死牢,牢十车,车三秅,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九十双,殷膳大牢,以及归,三飨,三食,三燕,若弗酌,则以币致之;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牢礼之陈数,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大牢,致飨大牢,食大牢;卿皆见以羔。膳大牢,侯伯四积,皆眡飧牵,再问,皆修;四牢,食三十有二,簠八,豆三十有二,鉶二十有八,壶三十有二,鼎簋十有二,腥二十有七,皆陈;饔饩七牢,其死牢如飨之陈;牵三牢,米百筥,醯醢百瓮,皆陈;米三十车,禾四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七十双,殷膳大牢,三饔,再食,再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大牢,致飨大牢,卿皆见以羔,膳牲牛。子男三积,皆眡飨牵,壹问,以修,飨三牢,食二十有四,簠六,豆二十有四,鉶十有八,壶二十有四,鼎簋十有二,牲十有八,皆陈;饔饩五牢,其死牢如飨之陈;牵二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瓮,皆陈;米二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乘,乘禽日五十双,壹飨,壹食,壹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飨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六壶,六豆,六笾,膳眡致饔;亲见卿皆膳特牛。凡诸侯之卿大夫士为国客,则如其介之礼以待之。凡礼宾客,国新杀礼,凶荒杀礼,札丧杀礼,祸灾杀礼,在野在外,杀礼。凡宾客死,致礼以丧用。宾客有丧,唯刍稍之受。遭主国之丧,不受飨食,受牲礼。

掌讶掌邦国之等籍以待宾客。若将有国宾客至,则戒官修委积,与士逆宾于疆,为前驱而入。及宿,则令聚柝。及委,则致积。至于国,宾入馆,次于舍门外,待事于客。及将币,为前驱,至于朝,诏其位,入复。及退,亦如之。凡宾客之治,令讶讶治之。凡从者出,则使人道之。及归,送亦如之。凡宾客,诸侯有卿讶,卿有大夫讶,大夫有士讶,士皆有讶。凡讶者,宾客至而往,诏相其事而掌其治令。

掌交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其万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使和诸侯之好,达万民之说。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以谕九税之利,九礼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

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国有政令,则令其朝大夫。凡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后听之,唯大事弗因,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则诛其朝大夫。在军旅,则诛其有司。

底本:毕沅校清嘉庆刊本《十三经注疏》

出处:[清]毕沅:《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938—195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