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莲教:幻术蛊惑下层百姓,社会现实的反映

白莲教:幻术蛊惑下层百姓,社会现实的反映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莲教某者,山西人,忘其姓名,大约徐鸿儒①之徒。清代,白莲教凭借幻术“左道惑众”,蛊惑下层百姓,从而发展信众,壮大自己的组织基础。因此,虽然白莲教之幻术奇诡,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却一点儿也不假,这也是《聊斋志异》的一个思想特点:亦幻亦真。

白莲教:幻术蛊惑下层百姓,社会现实的反映

白莲教某者,山西人,忘其姓名,大约徐鸿儒之徒。左道惑众,慕其术者多师之。

某一日将他往,堂中置一盆,又一盆覆之,嘱门人坐守,戒勿启视。去后,门人启之,视盆贮清水,水上编草为舟,帆樯具焉。异而拨以指,随手倾侧;急扶如故,仍覆之。俄而师来,怒责:“何违吾命?”门人立白其无。师曰:“适海中舟覆,何得欺我?”又一夕,烧巨烛于堂上,戒恪守,勿以风灭。漏二滴,师不至。儽然而殆,就床暂寐;及醒,烛已竟灭,急起爇之。既而师入,又责之。门人曰:“我固不曾睡,烛何得息?”师怒曰:“适使我暗行十余里,尚复云云耶?”门人大骇。如此奇行,种种不胜书。

后有爱妾与门人通。觉之,隐而不言。遣门人饲豕;门人入圈,立地化为豕。某即呼屠人杀之,货其肉。人无知者。门人父以子不归,过问之,辞以久弗至。门人家诸处探访,绝无消息。有同师者,隐知其事,泄诸门人父。门人父告之邑宰。宰恐其遁,不敢捕治;达于上官,请甲士千人,围其第,妻子皆就执。闭置樊笼,将以解都。途经太行山,山中出一巨人,高与树等,目如盎,口如盆,牙长尺许。兵士愕立不敢行。某曰:“此妖也,吾妻可以却之。”乃如其言,脱妻缚。妻荷戈往。巨人怒,吸吞之。众愈骇。某曰:“既杀吾妻,是须吾子。”乃复出其子,又被吞,如前状。众各对觑,莫知所为。某泣且怒曰:“既杀我妻,又杀吾子,情何以甘!然非某自往不可也。”众果出诸笼,授之刃而遣之。巨人盛气而逆。格斗移时,巨人抓攫入口,伸颈咽下,从容竟去。

【注释】①徐鸿儒:山东巨野人,明末白莲教起义领袖。②左道:歪门邪道。③帆樯:船帆、船桅。樯,桅杆。④漏二滴:二更时分。⑤儽(léi)然而殆:困倦得很厉害。儽,疲困的样子。⑥樊笼:囚车。⑦解(jiè)都:押往京城。(www.zuozong.com)

【点评】1.本篇着重描绘了白莲教教徒奇诡的幻术,诸如盆中放草舟,能海上行船;堂中点巨烛,能暗夜步行;将人变成猪;与巨人搏斗等。这些幻术都渗透了作者瑰丽的想象,神异非常,颇能吸引人眼球

2.然而幻术看似虚幻,也有其现实基础。清代,白莲教凭借幻术“左道惑众”,蛊惑下层百姓,从而发展信众,壮大自己的组织基础。因此,虽然白莲教之幻术奇诡,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却一点儿也不假,这也是《聊斋志异》的一个思想特点:亦幻亦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