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2900—公元前2000
地点:黄河中下游之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以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首先发掘而得名。
种类:
礼器——璧、琮、璜、环。
工具:刀、铲、斧、戈、戚、锛、钺。
饰品:人头饰、镯、指环、臂环、梳、簪等材质较杂,青玉、白玉、碧玉、长石、英石、绿松石、岫岩玉、莱阳玉、玉髓等
特点:纹饰精美,光滑平整,自然流畅。基本为生坑。
(一)器形
1.玉锛: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物。兽面纹与良渚纹饰类似。
2.玉刀:礼仪用玉,器上有孔,刃部两面磨制,小型刀可做刮削工具用,大型刀基本无使用痕迹,只是权力的象征。
3.玉璇玑:又称牙璧,礼仪用玉。片状,中部钻大孔,外缘等距离突出三个扉牙,方向形状一致。器上旋转状的齿牙,可能有礼仪或某些宗教意义。
4.玉笄:装饰用玉,雕琢人面抽象纹饰。其中“竹节形透雕人面纹嵌绿石玉笄”仅见于中国新石器文化玉器,琢玉工艺高超。
龙山文化 玉锛
龙山文化 三孔玉刀(www.zuozong.com)
玉璇玑
(二)工艺特征
1.阴刻直线,即深且粗。底部较上方宽阔,具有一定力度。
2.减地平凸体现阳雕。
3.打磨较红山文化发达,玉器表面光泽厚实、平润,精光内敛。
(三)纹饰特点
1.整体纹饰不如红山概括、抽象,又不似良渚玉器线条软、绵,比较硬爽劲挺。
2.玉器表面装饰线相对较少,注重器物的整体造型,近于红山玉器。
3.兽面纹与良渚相似。如对眼睛的处理上。
4.孔多为双面对钻而成,交接处有台阶;单面孔有时在孔口背面口部有蹦碴。
(四)龙山文化玉器鉴定要点
龙山玉器很少见传世器,多为生坑。器物表面见灰皮和沁色,间有鸡骨白。在一些器表和边缘处,有日久天长经自然侵蚀形成的冰块融化般的小裂缝和溶洞,这是无人仿制的。仿品多以玉圭、玉璇玑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