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国史:郑国使命之旅,成功挫败秦国侵略计划

战国史:郑国使命之旅,成功挫败秦国侵略计划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赴秦,是因为韩国听闻秦国有灭除韩国的计划,遂产生了阻止秦国侵略、削弱秦国国力,使其无力东征的图谋,于是派遣郑国前来秦国游说秦王嬴政。郑国向秦王申诉,说自己非但无罪、反而有功。然而,郑国虽然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谅解,其他客卿却遭受了鱼池之殃。

战国史:郑国使命之旅,成功挫败秦国侵略计划

李斯踌躇满志地来到咸阳,本以为自己会有一番奇遇,和当初的范雎、蔡泽等人一样,只要能够见到秦王,就能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只可惜,现实总是比想象要残酷,李斯费尽了心思,却一直没有见到秦庄襄王。而且不久之后,秦庄襄王便一命呜呼,嬴政即位,年仅十三岁,由吕不韦辅政。他既不能像范雎一般,有人为之引荐;也不能如蔡泽一样,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将吕不韦说下台,让自己取而代之,因为此时的吕不韦正如日中天,怎么可能急流勇退呢?于是,李斯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吕不韦。

吕不韦可不同于信陵君,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有没有能力,都直接纳为自己的门客。在李斯登门拜访之后,吕不韦对其进行了一番询问。具体内容大致是问李斯如何会到他这里来?过去师从何门?学了什么治国之道?将来在秦国将如何作为?李斯对吕不韦的问话很重视,于是将自己胸中的韬略略微陈述了一番。当然,在此之前李斯也考虑到吕不韦会不会妒忌他的才能,可是等到李斯受到吕不韦的器重之后,李斯才发觉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斯受到吕不韦的重用之后,便等于得到了一张觐见秦王嬴政的通行证,李斯也由此可以向秦王嬴政纵论天下,为其出谋划策。所以在获取了独立觐见秦王嬴政的机会之后,李斯当机立断,向秦王嬴政鼓吹自己的政论。

这次会面虽然时间很短,秦王嬴政甚至都没有和李斯促膝长谈或者秉烛夜谈的机会。但是通过李斯的言论,秦王嬴政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之后强大的秦国,变成天下唯一的秦朝,秦王嬴政成为天下共主的美好局面。兴奋之余,他将李斯封为长史。

李斯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官职,于是抓住机会,向秦王嬴政再次进言。这一次,秦王嬴政再次被李斯的言论打动,无疑,李斯进一步规划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具体措施,秦王嬴政遂加封李斯为客卿,主要为秦王研究具体的统一天下的计策。

就在秦王下定决心准备一统天下的时候,秦国后宫之中,吕不韦和太后赵姬之间的情事东窗事发,东方六国特别是赵国,隐约中有复苏的迹象。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个人的到来明显地延缓了秦国攻灭六国的时间,这个人就是郑国

郑国是韩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学家,在当时被称为水工。此次赴秦,是因为韩国听闻秦国有灭除韩国的计划,遂产生了阻止秦国侵略、削弱秦国国力,使其无力东征的图谋,于是派遣郑国前来秦国游说秦王嬴政。(www.zuozong.com)

郑国到了秦国之后,立马建议秦王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从而使关中肥沃。秦王嬴政欣然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并命他为主持修渠工程的指挥官。

然而,不久之后,秦国便发现了韩国和郑国的图谋,遂罢黜了郑国的官职,并意图杀了郑国。郑国向秦王申诉,说自己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郑国直言不讳地说,当初自己来到秦国,的确是作为一个间谍,削弱秦国而来。可是秦王嬴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这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耗损了秦国的国力,延缓了秦国攻灭六国的步伐,却给秦国留下了万世不拔的根基。有了这项工程,秦国的千秋万世都会得到它的好处,秦国恰好利用此段时间,积蓄力量,厚积薄发。自己死不足惜,如此宏伟的工程没有完成,才是自己、是秦王、是秦国、是后世千秋万代的遗憾,因此,郑国请求秦王能够让他把工程完成。

秦王嬴政很欣赏郑国的坦诚,答应了郑国的请求。秦王嬴政不知道,自己此时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最终竟然诞生了历史上功垂千秋的伟大作品——郑国渠。然而,郑国虽然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谅解,其他客卿却遭受了鱼池之殃。

在郑国事件爆发之后,秦国朝堂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群臣中甚至还有人向秦王嬴政谏言道:“目前有大量的外来宾客士人,大多数都不怀好意,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以身试法,来秦国搞破坏活动,唯今之计,只有防微杜渐,把他们都驱逐出国家,才能够免除秦国遭受威胁。”

秦王嬴政以为有理,遂下了逐客令,李斯虽然贵为客卿,却也在被逐出的名单之列。李斯自然不甘心就这样离开秦国,遂向秦王嬴政写了一封信,陈述逐客令的弊端和不分国界、寻求有才之士的必要性,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