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体育所蕴含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精神内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我国,体育报告、体育诗歌、体育小说和体育散文,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学体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重新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怀抱。1984年中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1986年,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中国体育健儿的骄人战绩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文化阵地的发展,全国人民也渴望看到反映我国体育发展的文学作品。体育文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体育文学创作空前发展。在这个时期,体育文学无论是质上还是量上都有了长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体育杂志《新体育》创办了专门的体育类文学杂志——《腾飞》;《南风》杂志开辟了体育文学专栏;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历史刊物《体育文史》创刊,专门开辟了体育文学栏目。一大批反映中国体育健儿争金夺银、为国争光的报告文学应运而生。《新体育》登载的体育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生动刻画了击剑运动员栾菊杰,被《人民日报》转载,是冠军文学的开山之作。(www.zuozong.com)
体育诗歌、体育散文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郭小川的《小将们在挑战》、胡乔木的《中国姑娘之歌》、邹帆的《星光灿烂》都是体育诗歌的经典之作。黄宗英的《思念》、陈祖芬的《美》、叶文玲的《慧眼》等体育散文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后,体育文学从冠军文学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开始聚焦于体育领域暴露出的社会问题。作家赵瑜的报告文学——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不仅推动了体育文学的发展,而且对当代整个报告文学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报告文学,人们看到在争金夺银的背后,中国体育界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开始反思如何进行体育体制改革,如何引导中国从一个体育大国变成真正的体育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