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赛规则:超时失败、获胜决策、试跳要求等

田赛规则:超时失败、获胜决策、试跳要求等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过规定时限按一次失败处理。当某运动员已在比赛获胜时,有关裁判员或裁判长应征求运动员意见,由该运动员决定横杆提升高度。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决定名次的试跳;如不涉及第一名时,则比赛的名次并列。②起跳板是起跳的标志,应埋入地下,上沿与助跑道及落地区表面齐平。⑦无故延误时限。

田赛规则:超时失败、获胜决策、试跳要求等

运动员试跳(掷)成功举白旗,失败举红旗。超过规定时限按一次失败处理。试跳(掷)按事先排定的顺序进行,无故不得随意改变。

轮次规定:高度项目运动员在一个高度上试跳一次为一个轮次,每个高度最多只有三个轮次;远度项目(跳远、三级跳远)和投掷项目,运动员试跳(掷)完一次为一轮次。

田赛(高度和远度)测量成绩时,以0.01米为最小计量单位;不足0.01米,四舍五入到离测量距离最近的厘米数。

田赛远度:投掷项目的器材落地时,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投擦为有效。

名次判定:应计以运动员最好的一次试跳(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决名次赛的试跳(掷)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如决定成绩相等,则以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成绩仍相等,则以第三较优成绩判定,以此类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一名者,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按原比赛顺序进行新的一次试(跳)掷,直至决出名次为止。其他名次成绩相等,则名次并列。

远度比赛:当运动员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有6次试跳(掷)机会;当运动员人数多于8人时,则每人均有3次试跳(掷)机会;取得比赛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可再试跳(掷)3次。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当运动员前三次试跳(掷)结束后,应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由优到差排序,第四、五次试跳(掷)顺序应与前三次试跳(掷)成绩的排名顺序相反,最后一轮的试跳(掷)顺序应与第五次试跳(掷)成绩的排名顺序相反。

(一)跳跃项目

1.跳高

(1)场地、器材简介。横杆全长为4米(0.02米),最大重量为2千克,跳高架应有足够的高度,至少应超过横杆实际提升高度0.10米。两立柱间的距离为4.00~4.04米,落地区不得小于5×3米,助跑道长度不得短于15米,大型比赛助跑道长度至少为20米,条件允许时,至少应为25米。

(2)竞赛规则简介。

①试跳。运动员可以在主裁判事先宣布横杆升高计划中的任何一个高度开始试跳,也可以在以后任何一个高度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是否试跳。但在任何一个高度上,只要运动员连续3次试跳失败,即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定名次赛的试跳除外)。

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二次或第三次试跳时免跳,并在后继的高度上继续试跳,但是在此之前的试跳失败次数仍然累计。运动员在某高度上请求免跳后,不得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的情况。即使其他运动员均已失败,一名运动员仍有资格继续试跳,直至放弃继续比赛的权利。当某运动员已在比赛获胜时,有关裁判员或裁判长应征求运动员意见,由该运动员决定横杆提升高度(此规定不适应于全能比赛项目)。

②试跳失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为试跳失败: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及立杆前沿(离落地区较近的边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错过该次试跳顺序;无故延误比赛时限(如果在比赛中再次无故延误时限将被取消其比赛资格,但此前成绩仍然有效);当裁判员通知运动员开始试跳后,运动员才决定免跳,而时限已过时,应判该次试跳失败。

(3)成绩测量与名次判定。每次升高横杆后,应从地面垂直量至横杆上沿最低点来测量横杆高度。当横杆升高到记录时,有关裁判长必须进行审核、复测;如果横杆被试跳运动员触及,在后继试跳之前,有关裁判长和裁判员必须再次复测横杆高度;应以0.01米为最小测量单位,不足0.01米不计。

每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最后的决定成绩。如决定成绩相等,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上,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如成绩仍然相等,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试跳中,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如成绩仍然相等,如涉及第一名时,则在造成其成绩相等的失去继续试跳权利的最低失败高度上,每人再试跳一次;如仍不能判定名次,则降低或提升高度,直至分出名次为止。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决定名次的试跳;如不涉及第一名时,则比赛的名次并列。

2.跳远

(1)场地、器材简介。

①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米,宽度1.22±0.01米,应用0.05米宽的白线标出助跑道。

②起跳板是起跳的标志,应埋入地下,上沿与助跑道及落地区表面齐平。起跳板至落地区远端的距离至少应为10米,起跳板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为1~3米。起跳板应为长方形,用木材或其他适宜的坚硬材料制成,其长度为1.22±0.01米,宽0.20±0.002米,厚0.10米,涂成白色。起跳板前面有橡皮泥显示板,长1.22±0.01米。

③落地区宽度最小为2.75米,最大3米。如有可能,助跑道应对准落地区中央,使助跑道中心线延长时与落地区的中心线重合。

④落地区内应填充湿沙,沙面与起跳板齐平。

(2)竞赛规则简介。必须在起跳板后面起跳,方为有效。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失败。

①在未做起跳的助跑或跳跃中,运动员以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前的地面。

②从起跳板两端之外的起跳线的延长线前面或后面起跳。

③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触地点较区内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

④完成试跳后,向后走出落地区。

⑤采用任何空翻姿势。

⑥错过该次试跳顺序。

⑦无故延误时限。

(3)成绩测量与名次判定。测量成绩时,应从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地的最近点量至起跳线或起跳线的延长线,测量线应与起跳线或其延长线垂直。(www.zuozong.com)

(二)投掷项目

这里主要介绍铅球

1.场地、器材简介

(1)投掷圈应用铁、钢板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其上沿应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硬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铁圈上沿0.014~0.026米。场地如图6-22所示。

图6-22 铅球场地

(2)铅球投掷圈内沿直径为2.135±0.05米。

(3)抵趾板应用木材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漆成白色,其形状为弧形,以便使其内沿与铁圈重合。抵趾板宽度为0.112~0.30米,内沿弦长1.22±0.01米,高出圈内地面0.10±0.008米,低于铁圈上沿0.02±0.006米。

(4)铅球落地区应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适宜材料铺设,以保证铅球落地时能留下清晰的痕迹。

(5)用宽0.05米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圈心,落地区角度线为34.92度。

(6)铅球重量,成年组男子为7.26千克,女子为4千克。

2.比赛规则

(1)应从投掷圈内将铅球推出。运动员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进行试掷,允许运动员触及铁圈和抵趾板的内侧。

(2)应用单手从肩部将铅球推出。当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时,铅球应抵住或靠近颈部或下颌,在推铅球过程中持球手不得降到此部位以下。不得将铅球置于肩轴线后方。

(3)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行任何帮助。

(4)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后,如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触及铁圈和抵趾板上面,或以不符合规定的方式将铅球推出,均判为一次试掷失败。

(5)如果在试掷中未违反上述规定,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并将器械放在圈外或圈内,在遵守本条款的前提下,可以离开投掷圈,然后返回圈内从静止姿势重新开始试掷。

(6)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

3.成绩测量与名次判定

铅球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每次有效试掷后,应立即测量成绩。从铅球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1.跑的基本技术有哪些?你在日常跑步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2.跳跃的基本技术有哪些?你在日常跳跃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3.投掷类运动的基本技术有哪些?你在日常投掷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4.举例说出你喜欢的田径运动项目,并选出你最喜欢的田径运动员,说说他她的主要事迹。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2]崔萃.大学体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3]王鲁克.田径[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