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集团目前拥有虹桥和浦东两座国际机场。但是,在将来集团化运作的发展过程中,上海机场集团可能由于发展战略的需求与周边或国内其他机场建立不同的合作关系。这种变化将为上海机场集团带来新的运行和管理需求。现行的“上海机场生产信息系统规划”怎样有效应对这种可能的需求变化呢?
根据上述规划,虹桥、浦东两场将建设一致的集成信息系统,并形成服务于整个上海机场集团的完整的生产信息系统。当新增机场信息系统要加入上海机场市场信息系统时,我们规划仍然以“一市两场”生产信息系统为核心进行拓展。但是由于新增机场对信息系统服务特别是集成信息系统服务的需求不同,“一市两场”生产信息系统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拓展方式为新增机场提供服务。
新增机场对信息系统服务的需求主要可能有以下三种:
(1)新增机场不具备集成信息系统,需要“一市两场”生产信息系统提供集成信息服务。
(2)新增机场具有完备的集成信息系统,需要与“一市两场”生产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3)新增机场对信息服务要求较低,仅需加入集团统一的综合管理和信息发布。
由于航站楼信息系统与现场环境结合紧密,同时新增机场与上海机场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物理距离,因此上海机场生产信息系统在航站楼信息系统层面进行拓展的意义不大,拓展过程主要考虑集成信息系统。面对新增机场不同的信息系统服务需求,“一市两场”生产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系统将采用以下可能的拓展方案为新增机场提供信息系统支持:
1.方案一:拓展上海机场既有集成信息系统(见图8-13)
由于上海机场既有集成信息系统基于第三代集成系统架构,采用了标准的信息交换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可以通过专用网络将上海机场既有集成信息系统拓展到新增机场。
通过在新增机场设置航班信息管理系统终端、资源管理系统终端和航班查询系统终端,为新增机场提供统一的航班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平台,并且可以将新增机场的核心运行数据集中保存在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中。同时可以将新增机场的航站楼信息系统进行适当改造后接入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利用上海机场既有集成信息系统为新增机场提供集成信息服务。
图8-13 上海机场信息系统集成的拓展(方案一)(www.zuozong.com)
根据新增机场的规模和运行模式的不同,上述拓展方式可以提供灵活的支持。图中新增机场A1拥有一座航站楼,采用集中指挥的运行模式,通过将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拓展到该机场的方式可以将该机场的航站楼信息系统直接接入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同时通过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提供的航班信息管理系统终端和资源管理系统终端可以满足新增机场单航站楼集中指挥的运行需求。图中新增机场A2拥有多座航站楼,可能采用“统一指挥+分区管理”的运行模式,通过将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拓展到该机场的方式也能满足其运行需求。
2.方案二:整合新增机场既有集成信息系统(见图8-14)
如果新增机场已经建设了完备的集成信息系统,则不需要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新增机场既有集成信息系统与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类似虹桥、浦东两场集成信息系统之间的支撑和后备关系。
此外,为满足集团管理的需求,新增机场集成信息系统需要向上海机场综合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提供历史运行数据和航班信息。
图8-14 上海机场信息系统集成的拓展(方案二)
3.方案三:不需要调整上海机场既有集成信息系统(见图8-15)
这种情况主要是新增机场由于规模等因素对集成信息服务要求较低,例如下图中的新增机场C。该机场可能由于规模较小,航班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完全由操作人员人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新增机场仅需向上海机场生产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提供所需信息,以满足集团管理的需求即可。
图8-15 上海机场信息系统集成的拓展(方案三)
如果新增机场未来的规模持续扩大,可根据需要将上海机场集成信息系统拓展到该机场,为其提供集成信息服务。如果新增机场未来进行了整体改造,建设了完备的集成信息系统,也可以采用整合的方式将其并入上海机场生产信息系统。
通过对上述针对新增机场不同需求所采用的不同拓展方式的分析表明,本次规划的上海机场生产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多机场、集团化运作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