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本是周代的兵法著作,到战国初已经失传,齐威王命人加以整理时,把司马穰苴对《司马法》的诠释和司马穰苴的军事著作也附在其中,编成《司马穰苴兵法》,又称《司马法》。我们今天看到的《司马法》既包括周代《司马法》的内容,也包括司马穰苴对周代《司马法》的诠释和他自己的著作内容。《汉书》中记载《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篇,但在流传过程中亡佚很多,现仅存五篇。《司马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以战止战”的战争观
《司马法》从战争的目的出发去分析战争,肯定和支持能够“安人”“爱其民”的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司马法》还指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些观点,一方面,说明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战争讨伐暴虐,挽救危乱;另一方面,又提醒人们和平需要维护,必须警钟长鸣,加强战备。《司马法》的战争观在今天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警示人们珍爱和平,居安思危。
“以仁为本”的治军原则(www.zuozong.com)
这里的“仁”是指治军要达到“力同而意和”,使军队内部力量一致、思想统一、上下团结。因此,《司马法》对将帅提出很多要求:将帅谋划的事成功率高,就会受到部下的衷心拥护和服从;将帅要临危不乱,沉着应变,在危难时刻不要忘记部下;将帅在作战胜利时要与士兵分享胜利成果,在作战失利时要自我反思;将帅要使全军团结一致、奋勇杀敌,克服影响内部团结的消极因素。
“变嫌推疑”的战备思想
在战备上,《司马法》主张先行“五虑”——“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即顺应天时,多储备物资,取悦众心,利用地形,重视武器装备,这五件事是应及早谋划的。所有的战争准备都要考虑自然及人为的变化情况,要有充足的物资,将士要有旺盛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同时,还要做到“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即君主要有深远的计谋,使物资器材发挥最大的效能,辨明是非来排除国人疑虑,让百姓养精蓄锐,以便贡献他们的智慧,使战争符合百姓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