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玉雕学:华夏民族独特艺术形式,为文明象征

玉雕学:华夏民族独特艺术形式,为文明象征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玉文化的载体,玉雕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合理运用玉雕,必然进一步发展和拓新的文化领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充实文化事业。而今美术院校正引进“玉雕”专业,不少玉雕学科带头人正在,或者已经编写了相关的教材。玉石雕刻概念产生的源头和理论根基是玉雕实践。可见,提出“玉雕学”是合乎时代的需要,也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玉雕学:华夏民族独特艺术形式,为文明象征

玉石雕刻是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作为玉文化载体玉雕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潜润在地质变化、人类变迁、文明形成、宗教信仰、文化象征、礼教德育、经济财富、职业技能等多层面的生存形态之中。玉石雕刻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学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玉石雕刻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涌现许许多多玉石雕刻人才,吸引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成为世界文化的耀眼明珠。合理运用玉雕,必然进一步发展和拓新的文化领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充实文化事业。玉石雕刻孕育着传统的手工艺精华,在当今这个时代,许多技艺的新能量已蓬勃发展。如何满足、调节日新月异的时代审美的需要?这是摆在眼下的重要平衡。而今美术院校正引进“玉雕”专业,不少玉雕学科带头人正在,或者已经编写了相关的教材。

玉文化和石文化是同源的。人类自古就有收藏美石的爱好南北朝时就有“奇石”之说。一直到现在还有地方保留这称谓。1990年7月把“供石”“奇石”等称谓统一确定为“观赏石”[1],由寿嘉华女士组织编写《观赏石学基础教程》,于2016年正式出版。

众所周知,玉石雕刻的技能达到娴熟程度,一般都要连续5年以上雕刻实操体验。真正的理论是智者在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在民间的手艺中,有丰富经验的玉雕实践者,往往疏于总结,甚至没有运用文字整理的习惯和能力。随着全民教育的深化,这种情况即将改善。院校的教师具备很强的绘画基础和理论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连续5年以上的玉雕实践经历。玉石雕刻概念产生的源头和理论根基是玉雕实践。玉石雕刻的理论形成至少经过5年以上的玉雕实践检验。这里面包含手感经验、了解玉石的材质属性、美感经验、心性成熟、造型语境形成等方面。那么玉雕的传统精华和美术院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又是眼下一个重要平衡。

可见,提出“玉雕学”是合乎时代的需要,也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www.zuozong.com)

注释:

[1]寿嘉华.观赏石学基础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第6页.

《小窗幽记》局部 和田玉 苏州 瞿利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