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公司法的断代发展史及其影响

中国公司法的断代发展史及其影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是,中国公司法的断代发展史,改革开放后的制度移植路径与本土制度环境,使得中国公司法在受到公司融资影响之外,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首先,国家深度影响了中国公司法的形成,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中国公司法本身具有表与里不一致的特点,并具体表现在,中国公司法尚未形成逻辑一致、循序渐进、由本土实践倒推公司法形成、发展及自我完善的机制。中国公司法的断代发展史,使得中国公司法具有突出的工具属性。

中国公司法的断代发展史及其影响

在域外发达国家的公司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公司法的发展是基于国家的总体稳定,随着公司融资的变化而逐步进化的。正是在国家稳定的基础上,方有公司资本制随着公司融资的发展而形成,并带来公司注册的松绑与去国家化,推动公司治理架构的逐步完善。[68]其中,起到绝对作用的是商人与商事实践,并以否定再否定的发展路径,逐步修改、完善公司法律制度。概而言之,每一个公司法基本制度的形成与变革背后,都有着历史真实存在的商事博弈、国际化竞争与商事经验的总结。[69]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公司法并没有这样的平稳发展期,更多的是在曲折中摸索,并呈现出断代发展、师从多门的特点,公司融资难以形成充分的条件以完善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从历史上看,中国第一部公司法是清末《公司律》,此后在北洋政府时代至中华民国时期,陆续有多部代表性法律的出台。但这些公司法,都深深地带有当时中国救亡图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浓厚色彩,并且持续时间都非常短暂。一言以蔽之,当时的公司法更多地带有国家色彩,带有国家经由公司法实现自身政治经济目的的特征。例如,最为突出的是民国时期的两部《公司法》,1929年的《公司法》多学自德、日,希望效仿两国经由弱国变为强国的经验,1946年《公司法》则更多地学自美国,反映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70]当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才最终为中国公司法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融资在公司基本法律制度中的作用才越来越凸显。

只是,中国公司法的断代发展史,改革开放后的制度移植路径与本土制度环境,使得中国公司法在受到公司融资影响之外,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首先,国家深度影响了中国公司法的形成,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国家与公司法的互动,最为突出地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上,并具体地体现为国有企业的公司法改造。不论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抑或是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都呈现出“产权 + 监管模式”[71],这一模式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在资产管理上受到行政监管的影响,而这一行政监管的逻辑独立于公司法的逻辑。在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压力下,又需要借助公司法融通外部的资金资源,并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可是,这使得中国公司法在满足公司融资的商事逻辑之外,存在着监管的逻辑。其次,在英美公司发展史中,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融资市场,为公司法供给了大量的基本法律制度。只是在中国,证券市场所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相对滞后,尚未成熟到能够在公司法制度形成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中国公司法本身具有表与里不一致的特点,并具体表现在,中国公司法尚未形成逻辑一致、循序渐进、由本土实践倒推公司法形成、发展及自我完善的机制。(www.zuozong.com)

中国公司法的断代发展史,使得中国公司法具有突出的工具属性。当缺乏量的与质的博弈过程,则不论是公司的实践者,抑或是中国公司法,对公司制度的发展方向都难以形成清晰的路径意识。当然,这一境况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随着公司融资力量的不断生成,将越来越推动中国公司法回归到纯粹的商事组织法定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