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下的耕地锐减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不同城镇化发展模式、结构特征对耕地面积的影响。为避免内生性问题,我们采用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适宜性指数和FDI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城镇化对耕地面积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对耕地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城镇人口比每增加1%,耕地面积将减少3%。
研究还发现,城镇化对耕地面存在异质性影响。土地城镇化对耕地面积的影响要大于人口城镇化。在东部发达地区自2000年以后,城镇化发展对耕地面积有更大负向影响。此外,不同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城镇化对耕地面积影响不同。与大城市(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影响相比,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引起的耕地减少要更多。研究结果表明,应制定促进城镇化合理发展的政策,并对中小城市耕地非农化进行严格调控,减少耕地损失。
中国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其政策效果。我们的实证结果发现,1999年实施的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面积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为保护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下的耕地面积,政府应坚持现行耕地保护政策,平衡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由于土地城镇化引起的耕地损失要大于人口城镇化,因此需调控土地城镇化和推进集约高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来保护耕地。此外,应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将地方政府激励从以土地收入为中心向以生态保护为中心转变,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更好保护快速城镇化发展下的耕地面积。政府应提高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效率,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商业用地的高效利用,减少快速城镇化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和消耗。(www.zuozong.com)
由于数据限制,我们仅评估了城镇化发展对耕地面积影响的净效应。由于城镇化的影响渠道有多种,包括集聚和扩张渠道,本研究未能分解耕地损失的具体来源。未来研究需以更系统精准的数据和方法来评估不同渠道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国家、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下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背后过程和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