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蓝海战略》在公共部门的实际应用

探讨《蓝海战略》在公共部门的实际应用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如该书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蓝海”战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战略改革上。“红海”代表当前已知的且也已存在的市场空间,而“蓝海”代表当前未知的市场空间。七是强调必须有效克服企业内部的组织障碍,消除或规避一切影响“蓝海”的不确定因素,净化组织环境和氛围,以此推动“蓝海”的具体落实与执行。

探讨《蓝海战略》在公共部门的实际应用

1.“蓝海”的产生

据资料显示,《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是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前者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著名教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会员;后者是欧盟的顾问成员并担任欧洲、美国和亚洲一些跨国公司董事会成员或顾问)。《蓝海战略》一书是两位学者历时15年,收集跨度达百年以上的企业经营案例和资料而得出的研究成果。

《蓝海战略》自2005年2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先后获得了《华尔街日报》畅销书、美国全国畅销书、全球畅销书等称号,迄今为止已经被译为27种文字,打破了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有史以来出售国际版权的纪录。

“蓝海”的思想现已风靡世界,如莫博涅教授应邀在比尔·盖茨家举行的微软峰会(比尔·盖茨每年邀请全美最大的50家企业的CEO到他的私宅聚会)上向与会者讲述“蓝海”。又如金教授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的《财富》年会,向到会的850名CEO宣讲“蓝海”。再如该书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蓝海”战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战略改革上。

《蓝海战略》进入中国后,有近千家的企业纷纷举起“蓝海”大旗(如联想、LG、神舟电脑等)宣布启动了“蓝海”,还有诸多的企业表示找到了自己的“蓝海”。姑且不论上述企业是否真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但《蓝海战略》已被中国企业所认识、所接受、所引用则是不争的事实(备注:以上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者做了摘要节选)。

2.“蓝海”的核心

在《蓝海战略》一书中,作者设想市场空间由“红”和“蓝”两种海洋组成。“红海”代表当前已知的且也已存在的市场空间,而“蓝海”代表当前未知的市场空间。作者认为,长期以来企业为获取市场空间,只是想尽办法与竞争对手对抗而忽视了创造。故而始终陷于血腥的“红海”之中而难以自拔。为此,作者提出“蓝海”战略思路:要求企业不能仅靠与对手竞争的单一路径来获取市场空间,而是要开创蕴含潜在需求新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价值,即拓展新的非竞争性市场空间,把视线移向产业边界和重建市场空间,挖掘市场潜在需求,从而实现从传统的遏制竞争对手转变为向市场提供新价值的飞跃。(www.zuozong.com)

3.“蓝海”的创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谓“蓝海”是指企业运用创新的手段,开创新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价值——形成新的市场空间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发展模式。通过在需求、价值、空间三者间形成了一种互为支撑、互为作用、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从而为企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经营(竞争)优势。除此之外,“蓝海”的创新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通过价值创新,开创一个避开竞争的市场空间,并由此在市场上形成有特色的超越。二是强调企业经营(竞争)必须另辟蹊径,重新构筑企业经营(竞争)的市场边界,并由此打破传统的市场(竞争)格局与路径。三是强调摆脱传统市场竞争模式的束缚。即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采用避开竞争的全新方式,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对竞争的内涵给予了一个全新的诠释。四是论证了差异化和低成本的辩证关系(即价值和成本间的权衡取舍),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同步实现。五是强调通过剔除—减少—增加—创造的四步动作,引出未知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创无人争抢(哪怕是暂时的)的市场空间,从而实现企业的差异化经营。六是强调关注全景,而非数字的战略布局。即通过战略规划设计,避免企业把主要精力耗散或沉溺于琐碎的数字、术语等具体细节中。七是强调必须有效克服企业内部的组织障碍,消除或规避一切影响“蓝海”的不确定因素,净化组织环境和氛围,以此推动“蓝海”的具体落实与执行。

4.“蓝海”的案例

美国太阳马戏团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比竞争对手推出更多滑稽和扣人心弦的马戏节目,而是突破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定势,一反常态地把马戏的滑稽性、惊险性与舞台剧的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融合和模糊马戏和舞台剧的界限,大幅度降低舞台剧复杂的布景设计和马戏训练演出的高成本,创造出一种市场从未有过的差异化表演形式——马戏舞台剧。通过对传统马戏表演新内容和新形式的赋予,扩大和延伸了马戏表演的范畴与边界,不仅成功留住了观看传统马戏的原有观众,还吸引了大批非马戏粉丝走进马戏剧场,从而在马戏表演上开辟出一片没有竞争的“蓝海”市场。

美国太阳马戏团全新的马戏表演形式颠覆了“红海”中价值与成本不可兼得的定律,通过对有形资源的组合和对接,实现了企业经营的价值创新。而《蓝海战略》作者则是根据这一价值与成本兼得的成功典范,通过多年的探讨研究,完成了实践上升理论的过渡,并由此为企业经营开辟了全新的“蓝色海域”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