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士港镇作为宁波卫星城镇的地位日渐重要,地处镇中心附近的祝家桥村也聚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呈现流动人口与本地村民混居的现状。祝家桥村有外来人口大约7593 人,因其文化水平不高,一般以准入门槛较低的体力劳动为主,这些外来人口主要在工厂打工。也有的在村里租门店做生意,甚至是简单的一个流动摊位,一般家庭或者个人经营,经营的种类与范围也与村民日常生活相关,比如杂货、理发、早餐等。祝家桥村还有一个小型菜市场,主要是流动人口在经营,为了配合工厂做工人群的作息时间,菜市场下午3 点开始,来菜市场消费的也主要是流动人口。
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依赖镇派出所聘用的协管员。每500 个流动人口形成一个区域,由1 名协管员进行日常管理,祝家桥村大约有12 名协管员,协管员的主要职责是为流动人员办理暂住证的登记、注销,同时负责流动人员的居住场所(大部分是租住本地居民自建房屋)的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留意流动人员的异常情况,并将信息报送至辖区民警。(www.zuozong.com)
在调研中,笔者访谈了部分本地村民和流动人口,他们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没有。流动人口业余生活相对单调,一些个体经营者,在没有顾客的情况下,更多是刷手机,与其他流动人口聊天,不会与本地村民交流。流动人口与本地村民的交流更多是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公共场所,比如马路边、杂货店等。在公共参与方面,流动人口认为自己与村庄没有多少经济利益往来,村庄的活动都是为本地人策划的,本地人也不会邀请他们参与公共活动,至于村庄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流动人口更是无权参与。访谈的一个年轻的外来个体经营者说“我不认识村干部,也不愿意认识他们,村里的一切与我们无关”。由此可知,流动人口与本地村民彼此不信任,加上因语言、生活习惯等固有的隔阂,使得双方没有彼此了解的机会,处于陌生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