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当就业率下降时,由于工人被解雇,失业率上升。一般地,失业率在经济衰退期间上升,在经济复苏期间下降。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为此,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设N代表劳动力,E代表就业者人数,U代表失业者人数,则有N=E+U,相应地,失业率为U/N。假定劳动力总数N不变,并重点考察在就业与失业之间转换的劳动力数量,而这种转换取决于离职率和就职率。离职率,即每个月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例;就职率,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
容易理解,如果失业率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换句话说,如果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那么,找到工作的人数必定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数。在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和就职率一定的情况下,离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高;同理,在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和离职率一定的情况下,就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低。(www.zuozong.com)
与自然失业率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自然就业率,其含义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率,即充分就业量除以劳动力总量所得到的比率。按照这一界定,显然,一个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就业率之和为100%。这意味着知道两者中的一个,就可以推知另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一些西方文献中,在不会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就将它们统称为自然率。
自然失业率不仅在理解充分就业和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方面发挥作用,也在理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