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东山中学 吴英文
纵观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虽纷至沓来,但它们却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难以实施。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们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在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下,德育功能不断削弱,教学质量不断下滑,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现状堪忧。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则是微乎其微,根本谈不上实现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良好理论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的学科功能和要求,思想政治课沦为学校教学体系中的边缘学科。
第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教师匮乏,骨干教师少,缺乏学科专业引领,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深,习惯于运用私塾式的“教师—语言—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思想较为守旧,对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探索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农村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严重的偏见,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把思想政治课当成副科,往往马虎应付,缺乏自觉的学习态度。
因此,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上种种不尽人意的状况如果不改变,势必影响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农村思想政治教学的出路在何方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我认为应该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和改进。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重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www.zuozong.com)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载体,重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对他们的要求更高,必须精选高素质的人才担任思想政治教师,并在业务培训、师德教育、社会考察、教研活动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思想政治教师既应当成为理论功底较深厚、知识较渊博、教学艺术较精湛的“经师”,更应当成为以身示范、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师”。同时,学校也应改变将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的应试教育观念,不能只看到中考与本学科内容矛盾的一面,更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的一面,努力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才能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双赢”。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行为能力。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不仅要讲授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还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使两者有机结合,巧妙渗透,努力将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政治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学工作,而要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只有形成这样一个知行统一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灌输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教育教学新格局,思想政治课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作用。
二、加强充实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师资力量,注重校本教研,加强交流和合作,重视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短缺、素质参差不齐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解决这一问题、改善这一现状是最为迫切的。因此,要解决当前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短缺、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注重校本教研,努力提高现有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对本专业教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灌输,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对非本专业的和兼职兼课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摆正心态,加强校本培训,依靠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来提高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校本培训中要慎重选定学科领头人,切实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引领本学科教学整体水平的发展。同时,农村初中学校要加强教学交流和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在专家引领下提升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要想使政治课既能有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能有吸引学生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把握政治学科的特点,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不唯书唯上,不迷信权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采纳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方式。其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教师应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学习新课改精神,探索一套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材创设一些特定的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将参与活动的欲望化为参与活动的行为,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运用知识。如对特定的问题或情境进行辩论、讨论、模拟、表演、讲故事、个案研讨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气氛中从事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参与活动中学会学习。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懂得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但不仅仅是说理,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行为;其次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应着力培养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稳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再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