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宝君
(2015年4月20日)
2014年,我省干旱以局部受旱为主,河西地区发生了冬春干旱,南部地区发生了夏伏旱。全年作物受旱面积1288万亩,受灾面积844万亩,严重旱时9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汛期,全省共发生11次大范围、较大强度局部降雨过程,引发局部洪涝灾害,造成12个市州、46个县区、199个乡镇、3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失踪2人,农作物受灾60万亩,水毁堤防17.8公里,直接经济总损失5亿元,其中水利损失7140万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防指的部署指挥下,各地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各部门同心协力、团结抗灾,抗旱防汛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抗旱防汛工作责任
去年,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副省长王玺玉等领导对全省抗旱防汛减灾工作先后作出17次重要批示,并赴灾区指导抗旱减灾工作。各级积极行动,及早安排部署,全面落实抗旱防汛工作责任。去年4月14日,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副省长王玺玉带队检查刘家峡水库及有关县区防汛准备工作。汛期,省防指、省水利厅先后派出32路工作组,对各地防汛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干旱高峰期,省防办先后派出4批次工作组,赴重旱地区帮助指导抗旱减灾工作。通过检查督查,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抗旱防汛工作责任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科学防范应对旱洪灾情
以人饮安全为重点,妥善解决人饮困难。全省解决了49.26万人、31.32万头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以农业保收为重点,积极开展兴水抗旱。全年共挽回粮食损失41.47万吨、经济作物损失6.93亿元,为全省实现11连丰提供了可靠保障。以水库安全为重点,严格科学调度运行。各类水库共拦蓄洪水9500万立方米,减免农田受淹98万亩,减免受灾人口72万人。以局地暴雨防范为重点,突出强化预防能力。累计发送防灾通知31次,预警信息12次、预警短信1.6万条,有效减免了人员伤亡。
三、强化支撑保障,提升抗旱防汛工作能力和水平
去年对《甘肃省防汛抗洪应急预案》《预警预报处置规程》进行了修改完善,组织编制了抗旱防汛工作手册和业务手册。各级水利、防汛部门加大抗旱防汛物资储备力度,有效提高了保障能力。全年共争取落实中央抗旱防汛专项资金8亿元,增强了减灾项目的支撑能力。(www.zuozong.com)
2015年全省抗旱防汛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抗旱防汛减灾各项措施,力争基本农田受旱不减产 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水,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确保重要河流、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重要设施防洪安全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组织防汛准备。以责任制落实、水毁工程修复、防洪隐患应急处理、物资设备储备、抢险队伍落实、巡堤查险方案制定、通讯预警保障等为重点,认真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结合各地实际,及时修订重要江河洪水防御方案、水量调度方案,积极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培训和演习,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抢险效能。
(二)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强化统一指挥,搞好协调配合,加强水情、雨情、旱情、汛情监测,科学会商分析研判,及时有效预报预警,规范有序开展强降雨防范和暴雨洪水防御的指挥调度工作;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制度和巡查值守制度,及时掌握各类信息,为指挥决策和抢险救灾提供依据。
(三)抓好水库安全度汛。严格执行水库、水电站、淤地坝、尾矿坝防汛安全属地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类水库防洪安全责任制,完善运行管护制度。按照“电调服从水调、兴利服从防洪”的原则,加强水电站、淤地坝、尾矿库防洪监管,督促管理单位和业主全面落实防洪安全措施。
(四)做好城市防洪工作。加快河洪道工程建设进度,落实施工期应急度汛预案和措施。加强汛期堤防巡查和预警预报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落实预案和准备措施。开展涉河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城市防洪社会管理,严厉打击河道内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遏制城市建设侵占河道、沟道等现象,落实城市易涝区及重点防护部位的防范措施,保障城市防洪安全。
(五)加强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运行管理制度,落实运行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加强操作维护技术培训,确保汛期顺利运行。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逐级落实县、乡、村、社的山洪防御责任,做到及时监测预警,妥善转移受威胁群众。
(六)加快抗旱防汛减灾项目建设。按照水利部、国家防办的总体安排部署和我省实施方案计划,全面加快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抗旱规划应急水源建设项目和国家抗旱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甘肃项目,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并做好后续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升抗旱防汛综合能力。
(七)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各级防办和有防汛值班任务的单位,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岗位责任,严肃值班纪律,确保防汛调度指令和水情、汛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及时准确上传下达。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健全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主动为媒体提供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