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光照射诱变培育粮食作物新品种

激光照射诱变培育粮食作物新品种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育成的小麦、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8 000万亩,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表4-3列出了我国利用激光诱变技术培育的几种粮食作物新品种。采用He-Ne激光照射诱变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家品种广选3号,培育的新品种“激青”水稻品种,其成穗率、结实率均高于亲本广选3号,千粒重为25~26 g,平均亩产比广选3号增产39.65%。

激光照射诱变培育粮食作物新品种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种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生产成为世界关注的大课题,利用激光诱变技术可以提高粮食生产量,还能够提高粮食品质。

(一)概况

在一定参数激光的作用下,诱变选育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中,效果比较显著的是小麦水稻等的育种工作。我国育成的小麦、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8 000万亩,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表4-3列出了我国利用激光诱变技术培育的几种粮食作物新品种。

表4-3 我国利用激光照射诱变培育的几种粮食作物新品种

(续表)

(二)激光照射诱变培育水稻新品种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都是以大米为主食。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4,而产量则占了粮食的一半以上。大米除食用其颖果外,还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稻谷的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生产及制药用;稻秆是良好的饲料、造纸原料以及编织材料;稻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因此,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意义十分重大。

1.激光照射水稻诱发变异类型

激光诱发水稻发生变异的类型有许多,尤其可以诱发很多有利的变异。激光诱发水稻出现的突变类型主要有生育期突变、株型突变、粒型突变、穗型突变、芒型突变、品质突变、适应生存环境突变等。

1)生育期突变

有早熟性的也有迟熟性突变,旱熟性突变在农业生产上更有实际意义。用IR系中一些品种进行激光诱变后培育出的新品系“激光1号”,比亲本IR24成熟期提早28天,“激光4号”比亲本IR成熟期提早23天,广陆矮4号经激光诱变后培育的“激光2号”、“激光3号”,其成熟期比亲本提早6~7天。

2)株型突变

突变株有比亲本变高的,也有比亲本变矮的。例如,用钕玻璃激光照射广陆矮4号,诱发变异的长粒型突变水稻株,其株高度比亲本提高10.4 cm;用He-Ne激光照射诱变广陆矮4号培育的“激光2号”,其枝高度比亲本矮6~8 cm。其次,突变株的株型有变松散的,也有变紧凑的,当然株型变松散在实际农业生产上利用价值是不大的。

3)粒型和穗型突变

粒型突变的类型比较多,如短粒的变长粒的、小粒的变大粒的、细粒的变团粒的,从而提高了水稻生产的产量。用N2分子激光照射IR24品种,第二代部分株系的谷粒其长、宽、厚和长宽比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幅度为:谷粒长度由0.835 cm变长到0.970 cm,谷粒宽度由0.232 cm变宽到0.353 cm,谷粒厚度由0.174 cm变化到0.232 cm,长宽比由2.53变到3.735。远缘杂交水稻品种“3454”经激光诱变后选出的大粒型突变株,其千粒重由原先的24 g提高到44 g;采用CO2激光和He-Ne激光照射诱变迟熟早稻湘矮早9号培育的新水稻品种湘早籼8号,每亩有效穗数普遍达到30万穗以上,每穗实粒数60~65粒,而且谷壳薄、饱满,千粒重为24~25 g。大面积种植一般平均亩产达450 kg左右,高产的亩产在500 kg以上。采用He-Ne激光照射诱变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家品种广选3号,培育的新品种“激青”水稻品种,其成穗率、结实率均高于亲本广选3号,千粒重为25~26 g,平均亩产比广选3号增产39.65%。激光诱变后还常常出现穗型变异,对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表明,其变异显著。

4)品质突变

经激光照射诱变的当代和突变株的后代,共品质一般都有所提高,其食味好,蛋白质含量提高等。对亲本IR进行激光诱变培育的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比对照亲本提高29%~41.2%,其第三代的粗蛋白含量仍比对照亲本高28.9%~48.5%;从激光诱变广陆矮4号培育的新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比亲本提高3%~6.9%。采用He-Ne激光照射诱变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家品种广选3号培育的新品种“激青”,改变了原广选3号米质差、出米率低的缺点,米质比广选3号有明显提高,没有或少有腹白,富有光泽;食味好,蛋白质含量比广选3号提高7.5%,精米率比广选3号提高10.6%。

5)适应种植环境突变

激光诱变培育的新品种,其对生长环境适应性更好,抗寒、抗高温性能好,对土壤条件要求放宽,可适应在湖区、山区、丘陵区种植。利用激光诱变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威优激”,在我国北纬22°~34°地区,海拔数十米至1 070 m高度之间都可以种植;其次是耐肥抗倒能力增强,在高肥条件下不疯长,茎秆纤维素发达而不易倒伏;同时有较强抗稻瘟病和纹枯病能力;抗高温性能也很好。

2.照射诱变培育的水稻新品种

利用激光照射诱变已经培育了不少水稻新品种,下面给出几个例子。

1)湘早籼8号

这是先后采用CO2激光和He-Ne激光照射诱变迟熟早稻“湘矮早9号”培育的新水稻品种(见图4-1),其主要特点是:①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每亩有效穗数目普遍可以达到30万穗以上,每穗实粒数60~65粒,谷壳薄而且饱满,千粒重为24~25 g。大面积种植一般平均亩产在450 kg左右,高产田的亩产在500 kg以上。②株高适当,一般在87 cm左右;茎秆细韧抗倒伏,分蘗力强,后期叶青籽黄。③米质为中上等,食味好。④属典型中熟早稻,平均生育期109.3天,适合与晚稻配套种植。⑤生长环境适应性好,抗寒抗高温性能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可在湖区、山区、丘陵区种植;耐肥抗倒能力强,在高肥下不疯长,茎秆纤维素发达,不易发生倒伏。⑥综合性状较好,抗稻瘟病和纹枯病,后期有抗高温能力(但抗白叶枯病能力弱)。

图4-1 湘早籼8号

2)湘早籼21号(原名湘辐92-1)

这是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利用射线与He-Ne激光复合诱变水稻湘矮早7号干种子,经多代选育而育成的早熟籼稻新品种,199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早籼21号”。

1993年以来,该品种经在省内多点试验、省区试验种植、生产种植及较大面积种植,均表现出如下特点:①性状稳定、产量高。穗长16~20.5 cm,每穗总粒数75粒左右,每穗实粒数65粒左右,结实率86%,千粒重约23 g。1994,1995年进行省区早熟稻组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6 000 kg/km2左右,最高产量达7 200 kg/km2。②米质较好。糙米率80.6%,精米率73.7%,整精米率70.3%直链淀粉含量25.11%,蛋白质含量12.52%,达省标3级或农业部部标2等优质米。③抗性好。苗期耐寒性强,中期抗稻瘟病,在稻瘟病区未发现其患稻瘟病,还有抗白叶枯病、纹枯病。

3)威优激水稻

这是由激光诱变培育的“激光4号”与籼型不育系V20杂交培育的水稻新品种,1982年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格的杂交稻新组合,并于1983年命名为“威优激”,其主要特点是:

(1)早熟。在我国南方它作为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1~127天;在我国双季稻区它作为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9~115天。

(2)适应种植范围宽广。在我国南方可作杂交早稻种植,包括在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广西桂林以南地区种植;在我国北方可作麦茬杂交稻种植,包括在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稻麦两熟地区种植,可以在中稻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的双季稻区作中熟二晚杂交稻种植。合适种植地域范围广,从北纬22°(广东湛江)~34°(陕西户县)地区,以及在海拔数十米至1 070 m高度之间地区,基本上都能适应种植。

(3)产量高。作中稻种植,株高大约100 cm,每穗总粒数为133~151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8~29 g;作二晚稻种植,其株高平均85.8 cm、穗长平均23.3 cm,每穗总粒数平均113粒,穗实粒平均80粒,千粒重29~30 g。其根群发达,吸肥力强,株型紧凑,剑叶直立,分蘗早而集中,抽穗快而整齐,成穗率较高(70%左右),后期落色较好,抗倒伏性能好,属于大粒型品种,只要有效穗数达到18万~20万,一般容易达到亩产千斤,最高亩产达1 600斤(陕西省周至县)。制种产量高,最高亩产达550.2斤。

(4)抗性好。在苗期能够抗寒,在生育期能够抗旱,特别是抽穗扬花期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对穗颈稻瘟和白叶枯病均有中等抗性。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比较好的抗性。

(三)激光照射诱变培育小麦新品种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其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把它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等。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我国人口众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采用新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科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前面介绍的水稻情况一样,利用激光照射能够诱发小麦较多的有利变异,并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已经培育出冬小麦新品种有小偃6号、浙麦3号、浙麦4号、秦麦6号、特大穗1706、鲁麦4号、鲁麦6号、鲁麦20号等,它们的产量和一些品质性能都超越了原品种。(www.zuozong.com)

1.激光照射诱变小麦的生物学效应

激光照射诱发小麦变异,使其生长发育、数量性状、小麦间期细胞中微核、酯酶同工酶等产生变化,诱变效果与小麦品种属性、使用的激光波长和照射剂量等有关系。

1)小麦生长发育变化

经激光照射处理的小麦种子,其发芽率、种植后的分蘖、成熟期等均出现变化。不过,其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发芽率有变高的,也有变低的;有促进分蘖情况也有出现抑制分蘖的情况;有成熟期较亲本提早的也有延后的。产生变化的方向与照射的激光剂量有关,以He-Ne激光照射不同品种小麦种子来说,实验结果是这样:激光照射5 min的这组小麦种子中,有4个品种的有效分蘗数均增加;照射10 min这组中有3个品种的有效分蘗数均减少。这个试验结果显示,激光辐射时间长将抑制分蘗,照射时间短则有促进分蘗作用。不同小麦品种对激光照射剂量的反应不同。照射剂量不足,发生变异的效果不明显;照射剂量太高则出现抑制作用;当使用的照射剂量适中时变异效果最好。

2)小麦数量性状变化

激光照射处理过的小麦种子,种植后的株高数值、单株穗数、有效小麦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籽粒饱满度等发生变化,其变化方向和量值与照射激光波长、照射剂量以及小麦品种的种类有关。用CO2分子激光、He-Ne激光、N2分子激光、Ar离子激光等照射处理不同品种小麦种子的结果显示,这4种波长的激光均能提高冀麦18和冀早15的株高,但冀麦7号的株高则发生降低。对于冀麦18和冀早15的种子,采用N2分子激光照射的诱变效果较好,其单株小麦穗数、有效小麦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均超过了亲本。对冀麦7号采用N2分子激光照射的诱变效果不理想,而采用He-Ne激光照射诱变效果则是好的,激光照射小麦种子5 min,10 min诱变结果显示,单穗小麦平均重量比对亲本的增加11.9%~38.58%,穗长、籽粒数、千粒重、小穗数、籽粒饱满度等都比亲本高。

3)小麦间期细胞中微核率变化

微核率高低与染色体畸变率呈正相关,它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外界因素对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用15 W的CO2分子激光照射小麦种子1 min,其微核率高达3.99%。

4)酯酶同工酶变化

激光照射小麦种子有提高酯酶活性的作用,在当代生长中酯酶同工酶带比亲本增加20%~46.7%。不同激光波长产生的效果不一,以CO2分子激光照射的酶带增加最多,其次是N2分子激光。

此外,对激光诱变小麦的属间杂交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远缘杂交所获得种子的结实率比亲本提高75%~225%,籽粒饱满度超过亲本,并在第一代植株中获得了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双二倍体。因此,利用激光诱变,对改进小麦远缘杂交结实率低,饱满度差等问题有很大帮助。

2.照射诱变培育小麦新品种

1)鲁麦4号

这是山东菏泽地区农科所在于1977年对70-4-92-1小麦种子进行激光照射诱变,经多年选育而成的。1983年11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麦4号,并在山东省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作为晚茬麦推广种植。它既适用于麦棉、麦稻一年两熟种植,也可作为一般麦田种植,其主要特性是:

(1)长势良好。幼苗生长势强,植株整齐健壮,分蘖属于中上,株高适中,成熟早,一般10月中、下旬播种,来年5月底成熟,全生育期220天左右。

(2)抗性好。茎秆有弹性,抗倒伏能力较强,耐旱,抗干热风;抗条锈和秆锈病、轻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3)产量高。成穗率高,穗大整齐,千粒重42 g左右,平均亩产710斤。

2)秦麦6号

这是陕西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77年秋用氦-氖激光照射76(36)Fl(郑引1号X山前麦第一代)风干种子,经4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1985年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通过,并定名为“秦麦6号”(原代号77L,5,见图4-2),其主要特点是:

图4-2 秦麦6号

(1)综合抗病性好。经陕西省植保所多年抗病性鉴定,对赤霉病、叶枯病也表现高抗性,在1985年关中地区锈病中度流行、赤霉病严重的情况下,这里大面积种植的小亿6号、阿勃及正在示范试验的新小麦品系,不同程度感染锈病,赤霉病病穗率达50%,而秦麦6号没有感染锈病,叶子穗部干净利落,落黄好。其次是植株生长整齐,抗倒伏性能好,抗青干、耐干热风。

(2)品质好。经陕西省产品监检所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16.04%,赖氨酸含量0.35%,脂肪含量2.01%,面筋率32.70%,而其亲本小亿6号的蛋白质、赖氨酸、脂肪、面筋率分别为14.38%,0.42%,1.50%和2.96%。

(3)产量高。穗长9 cm左右,穗粒数一般40~50粒,千粒重45 g左右,一般亩产600~900斤,平均亩产量703.8斤,比亲本小亿仑号或阿勃增产10%~30%。

(4)种植适应性强。可在旱坡、山丘陵区种植,并且也能获得增产,平均亩产592.2斤,一般产量500~800斤,比对照品种绵阳11号或阿勃增产19.9%。

3)浙麦3号

这是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在1977年用CO2激光照射E70种子经5代选育而成的,它保持了亲本的早熟特点,并克服了亲本的早衰严重、籽粒不饱满、产量不高的弊病,变成具有早熟、丰产和抗病性好的新型小麦品种,其主要特点是:

(1)早熟高产。浙麦3号全生育期180天,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一般每穗实粒数为35粒以上,千粒重40 g左右,平均亩产250~300 kg,高的达400 kg以上。1984—1985年浙江省26个区试验种植点的结果显示,除3个试验种植点减产外,其余23个试验种植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为0.53%~34.7%,平均增产15.23%。

(2)种植适应范围较广。可在高产平原区种植也可在棉麻区以及黄土丘陵等地区种植,并能够获得高产。

(3)品质、食味较好,适合食品加工需要。该品种麦粉粗蛋白含量为13.76%,面筋延伸力23%,弹性强,面筋率24.2%。

4)鲁麦6号

这是山东德州地区农科所于1977年采用CO2激光、以70-4-92-1为亲本作激光诱变,经多年选育而成,在1984年10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麦6号,并作为鲁北、鲁西北、鲁中的晚播早熟小麦品种。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来年5月底成熟;10月上旬播种,来年6月26日左右成熟;11月l日播种,来年6月8~9日成熟。全生育期220天左右。

试验、示范种植结果显示,鲁麦6号是一个晚播早熟,耐轻度盐碱,抗倒伏,落黄好,对秆锈病免疫,抗条锈、轻感叶锈和白粉病品种。它既适于麦棉间、套,又适于麦粮(稻)、麦油、麦菜一年两熟种植。

在产量上它属于高产量品种,1983年山东省晚播早熟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中,9处试点平均亩产607.4斤,1983—1984年山东省晚播早熟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中,10处试点平均亩产618.3斤;1982—1983年在轻盐碱地上进行品种试验,亩产分别为553斤和611斤。

有关部门对其品质的检测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为13.33%~14.75%,最高16.19%,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为0.34%~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