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地区的开发治理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为主,防洪治涝与石油开采相辅相成。
(1)辽河口资源开发以辽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为例,是一项改变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形式,变换产业结构,变自然环境系统为人工环境系统的工程,土地利用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原来未利用的荒滩转变成水田、苇田、虾田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辽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首期大洼三角洲1988年开始立项开发,开发前,由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无人问津。开发后,由于生产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不断有外乡人口迁入,提高了整体劳动力素质和劳动技能。同时,旅游、观光者与日俱增,旅游业的开发,必将带动项目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大洼三角洲开发后,其主要资源优势是土地、芦苇、水面,非常适合水稻和水产生产。为了充分发挥这里的资源优势,并解决农业面临的效益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当地政府进行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水产生产,充分利用水面和低产田发展养鱼、养蟹。水稻生产利用新品种、改善品质;芦苇生产从现在的单一养苇向“四位一体”综合开发方向发展,实现一地多收,一水多用,成为主体生态开发区。以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www.zuozong.com)
(3)辽河口地区石油资源贮量大,但是,大洼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前,这里芦苇丛生、人迹罕至,对石油的开发带来了诸多困难,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大洼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为油田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过去的滩涂作业转为陆地作业,大大改善了作业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建设开采成本。据测算,大洼三角洲建成以来,为石油开采工程建设节约15.34亿元,对油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辽河口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20多年来的开发,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为当地基础建设(如防洪治涝,道路交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辽河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