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晔煚 朱 蓓 王 雁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具有三大重要的职能,第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第二从事科学研究,第三提供社会服务。为了使教学科研有力地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必须将教学、科研与社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产学研联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最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
一、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一)产学研合作历史沿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985年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引入“产学研合作”理论,并把相关理论中国化,开始了长达26年的产学研合作探索工作。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依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2010年,得益于产学研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62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并成为其中的10家示范高校之一。经过26年的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工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企业届及其他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二)产学研合作发展规模
机械工程学院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通过开展官产学研多维对接,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构建了以德国博世力士乐集团、美国伊力诺依工具集团、上海电气集团所属上海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等五十多家单位为核心基地、三百多家企业长期参与的产学研战略合作体系,并在教学、科研、就业、资助等方面发挥了集群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统计,学院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的学生总数超过一万人,参与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教师超过全院教职工总数的90%。
(三)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
产学研工作是高校、企业乃至政府等多方合作的结果,为了能够与企业建立长久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长期的工作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三来三往”(3times,简称3T)模式。
在双方初步接触阶段,院方主动邀请企业领导赴学院共商合作,并通过参观学院实验室使企业了解学院的学科发展和科研实力。随后,学院领导层主动前往企业开展了解企业情况,初步形成双方合作的交叉点,并建立校企间的定期沟通机制。
在确定初步合作领域后,学院积极邀请企业的技术团队赴学院与相关领域教师开展技术交流,协商具体的科研项目范围。接着,学院派遣专家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实地与企业工程师及工人师傅交流、了解,论证相关科研项目的可行性。
在双方确定建立科研合作项目后,企业技术人员赴学院与项目参与教师共同研究、开发、修改,对项目进行不断完善并形成产品。学院教师则在完成产品开发后赴企业现场安装调试并最终顺利完成产学研项目。
(四)产学研合作发展效果
在“3T”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产学研发展效果良好。学院先后与德国博世力士乐集团创建了“中德联合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实训基地”,与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现代制造系统实验中心”等实训实验基地。与上海电气集团下属上海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的产学研重大项目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产学研结合优秀项目奖”等重要奖项。学院还申请并完成了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工作,并通过国家学位委员会认可获得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三年来,学院科研经费总额也超过了两千万元。
二、产学研合作的社会效应
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和高校联合服务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从所取得的社会效应分析可以体现技术创新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和资源互补效应。
(一)技术创新效应
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往往有许多是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靠自身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或者相关行业领域内涵待突破的发展瓶颈,是工程领域的前沿性课题。这些课题暨带有理论的深度、又带有很强的实践背景。这些课题的发现与解决无法单方面依靠学校或企业解决。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双方的研发人员能够全面发现当今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实践的技术上,全面前沿理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地把知识转化成企业的核心技术。例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与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司的合作,解决了ABB、西门子等世界知名企业无法解决“快速微孔穿丝”的技术难题,发明了“多功能微孔穿丝机”,该项目也获得了2010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二等奖。
(二)人才集聚效应
产学研合作项目是校企双方顶尖人才的聚集地。高校方聚集的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学术专家,企业方聚集的则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专家。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企业方可以充分借脑,聘请学院高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中去,为企业科技人员讲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水平,使企业职工不但拥有充足的实践经验,还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在整个系统和设备的研发、制造、调试、试运行过程中,学校专家与企业科技人员全程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帮助企业人员较快地掌握项目的核心技术、操作规范等,协助企业培养技术骨干。
对于高校而言,重大产学研项目是磨砺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最佳途径。2010年,机械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团队因为在产学研重大项目中的突出表现以及为社会创造的巨大价值荣获了上海市总工会颁发的“第二届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优秀团队奖”荣誉奖杯。20多位年轻有为的科研能手已成为学院重大产学研项目中的骨干。(www.zuozong.com)
(三)资源互补效应
高校和企业往往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整合资源、形成互补效应是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面。相比较企业,高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企业在资金、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支撑。产学研工作的开展可以整合高校、企业两方面的独特资源,使得高校的研究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并获得资金支持,而企业的经营也能得到人才汇聚和技术支撑,从而形成资源互补效应。
三、产学研合作对高等教育的反哺作用
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不仅推动了企业、社会的发展,更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反哺作用。高等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使得学科发展集群化、科研合作交叉化、人才储备充分化、学生实践多元化,实现了对一线教学、纵横科研、学生工作的全维度反哺。
(一)反哺一线教学
教学始终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努力工程教学质量,缩短日常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是所有工科教师努力的方向。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年有大量骨干教师有机会在企业生产研发第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和企业研发人员一同探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在项目合作过程中,教师也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了解设备性能,掌握生产流程,熟悉工艺过程,并据以编写一大批专业课补充教材。能够很好地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此外,该学院为了承接重大的产学研合作专项,三年来引进了4位教授以及30位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实现了师资结构的优化。
(二)反哺纵横科研
在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生产技术难题的同时,高校教师能从现有问题中总结归纳出机理性的科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然后以高校为主体申请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科研课题,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在发挥企业综合实力优势的基础上,带动和促进了学校相关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三)反哺学生工作
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学院学生通过现场参观、技术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使动脑与动手在第一时间内同时完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知识的消化能力。学生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既接受了科技学术氛围的熏陶,又可得到企业派出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可在科研项目中熟悉科研项目研发的全过程,其中获得过企业奖学金的优秀学生更在就业市场抢占了先机。五年来,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5%以上。此外,上海人民电器厂、德国博士力士乐集团、德国托米精密技术公司等产学研合作单位还在该学院设立独立社会奖学金,资助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教师及品学兼优学生,资助额度每年超过10万元,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结论
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积极的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加大产学研合作工作力度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也能够对推动工科高校教学体制改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建国.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大学社会服务功能[J].科学咨询,2005(10).
[2]刘吉臻.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走产学研合作兴校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8).
[3]鲁淑华.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的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
[4]张希胜.大学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本文作者:赵晔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
朱 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王 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