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孜州学前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
甘孜州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学校教育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孜州学校教育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5年3月,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968所,其中,幼儿园356所,小学555所,中学52所(其中,普通中学49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州在校生156 17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97 31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8人,普通中学在校生42 09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1 300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6 265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专科学生8576人,预科生538人。[10]但是农牧区学前机构教育发展非常缓慢。10年前,内地各乡镇和各大中小城市在呼吁入园难、入好幼儿园难时,甘孜州农牧区基本无幼儿园。到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孜州农牧区学前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2016年年底,全州学前教育办学点(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由2010年的331个增加到589个,增长了77.95%,在园幼儿(包括6岁前儿童和6~7岁的学前班儿童)由14 882人增加到27 526人,增长了84.96%,学前教师由386人增加到1508人,增长了290.67%。[11]而且大多数改建新建学前教育机构位于农牧区,目的在于发展农牧区双语学前教育机构。总之,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前相比,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特别是学前教育办学点、在园幼儿数、师资数量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二)甘孜州农牧区学前民汉双语教师队伍现状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甘孜州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事实,特别是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状况。虽然通过改建、新建等方式,几年时间建了200多所办学点,园所数量迅速增加,在园幼儿急剧增长,入园率大幅度提高。可是甘孜州农牧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生活条件差,特别是大多数牧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基本处于冬季气候。因此,很多普通师范大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本、专科生不愿到农牧区工作,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一方面数量少,另一方面大多留在市县学校工作,到条件艰苦的农牧区学校工作的基本为零。而短期内又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学前教师,更不用说培养出既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又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所以,只有通过小学教师转型和降低学前教师入职门槛来解决燃眉之急。以《德格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德格县教育体育局关于2017年公开考聘德格县村级学前双语辅导员的通知》为例,招聘条件中有三条可说明学前双语辅导员的入职门槛较低:其一,学历要求为高中以上文化;其二,懂双语但并未提出能开展教育活动;其三,未提师范专业毕业生或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而是提出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总分加5分。其实,其他市县(除康定市、丹巴县和泸定县)的招聘条件也大同小异。
总的来说,目前农牧区双语幼儿园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小学教师转型而来的,一部分是近几年省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9+3”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本地的高中毕业生。对这些教师按照专业素养和语言素养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类教师虽然民汉双语兼通,但基本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这类教师大多是由小学教师转型而来的,以前在小学从事双语教育活动。这些教师眼里,学前儿童就是岁数小一些的小学生,完全用小学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甚至有教师直接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开展教育活动,故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特别严重。(www.zuozong.com)
第二类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但无法开展双语教育活动。这类教师大多为近几年毕业的中职生和“9+3”毕业生,他们在就读中职和“9+3”期间的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具有一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但是只懂汉语、不懂藏语或懂一些简单的藏语而无法开展双语教育活动。而甘孜州农牧区学前儿童在家庭和社区中基本都用藏语交流,导致教师和学前儿童及其家长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类教师既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又无法开展双语教育活动。这类教师一部分从小学教师转型而来。他们以前在小学主要从事一类模式教学,转型到学前教师之后,一方面只能用民族语言开展教育活动,基本无法用汉语开展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他们把学前儿童当成小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这类教师中另一部分教师为本地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既不能用双语开展活动,也不懂师范技能,更不用说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他们大多以短时间内看管学生为己任。
综上所述,农牧区民汉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成了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学前民汉双语教师队伍是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各级政府眼下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
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决定了无论哪个阶段的教师或哪个区域内的教师都要按照某一阶段教师专业标准来聘用,否则很难提高教育成效。甘孜州农牧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薄弱的学校教育基础,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教师很多不符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第一,从短期目标来看,根据各地区使用方言情况采用完全浸入式双语教育和部分浸入式双语教育模式是解决民汉双语教师薄弱问题的有效措施(第二节已阐述)。第二,从中期目标来看,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是解决民汉双语教师薄弱问题的重要手段。第三,从长远目标来看,培养定向免费师范生是解决民汉双语教师薄弱问题的主要途径。本节主要阐述学前师资的职后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