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浒》中几处比较的优化之路

《水浒》中几处比较的优化之路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官府追捕。《水浒》就是通过这样一些相同或相仿情节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差异,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相似情节在《水浒》中还有很多,比如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同样是打老虎,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相似点,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思考探究。武松:《水浒》描写的108位梁山起义首领中,武松无疑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受读者推崇的人物之一。

《水浒》中几处比较的优化之路

1.比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李逵打死殷天锡”这两部分内容,说说同样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鲁智深与李逵的做法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提示:为什么打?

怎么打?

打了之后有何行为?

(设计意图:这是本堂课较为简单的一个学习任务——比较情节的异同。学生在阅读了相似的两个情节之后,应该能比较容易分析,最后教师引导升华形成比较的价值,也就是说比较的意义是什么——从这一步,让学生明白比较了两个情节之后能够把握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资料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段)

金老父女两个忙忙离了店中,出城自去寻昨日觅下的车儿去了。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2)李逵打死殷天锡(选段)

众人却待动手,原来黑旋风李逵在门缝里都看见,听得喝打柴进,便拽开房门,大吼一声,直抢到马边,早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打翻。那二三十人却待抢他,被李逵手起,早打倒五六个,一哄都走了。李逵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柴进那里劝得住。看那殷天锡时,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有诗为证:惨刻侵谋倚横豪,岂知天理竟难逃。李逵猛恶无人敌,不见阎罗不肯饶。

李逵将殷天锡打死在地,柴进只叫得苦,便教李逵且去后堂商议。柴进道:“眼见得便有人到这里,你安身不得了。官司我自支吾,你快走回梁山泊去。”李逵道:“我便走了,须连累你。”柴进道:“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去是,事不宜迟。”李逵取了双斧,带了盘缠,出后门,自投梁山泊去了。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史进碰到鲁达和李忠,一起去酒馆喝酒。其间,金老之女在他们隔壁哭,鲁达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替他们打抱不平,到肉铺上戏弄郑屠户。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为其说偈赐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他从此有了安身之处,隐姓埋名过起了日子。

同:打人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救人,打抱不平,都体现出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性格特点。同时,两人又都非常粗鲁。打完之后,鲁智深一溜烟跑了,李逵在柴进的劝说下也跑了。

不同:二人打杀的方式不同。鲁智深打郑屠户粗中见细,莽撞而有趣。李逵不同,他一听殷天锡喝打柴进,“边拽开房门,大吼一声,直抢到马前,早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打翻”。然后“再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一顿拳脚打死了殷天锡。他拳脚并用,乱打乱踢,根本没有方法,凭的全是大胆。

那么在这样的比较中,两个人物的形象就凸显了出来:两个人性格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见义勇为的好汉,都是粗鲁之人;但是鲁智深有细腻、粗中有细的一面,而李逵相对更蛮干一些。

小结:这组相似的情节,相互对照,各显风姿,却又独见性情。《水浒》就是通过这样一些相同或相仿情节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差异,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相似情节在《水浒》中还有很多,比如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同样是打老虎,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相似点,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思考探究。

2.同样是杀了人,鲁智深、杨志、武松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原因是什么?

▲参考资料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见前文)

(2)杨志卖刀杀牛二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正值府尹坐,杨志拿着刀和地方邻舍众人都上厅来,一齐跪下,把刀放在面前。

(3)武松(武松斗杀西门庆之后)(www.zuozong.com)

武松跪在左边,婆子跪在中间,四家邻舍跪在右边。武松怀中取出胡正卿写的口词,从头至尾,告说一遍。

提示:性格+阶级地位

(设计意图:这一步的比较不是停留在性格分析上那么简单了,需要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人做了相似的事之后会有不同的反应,除了性格之外,还有阶级立场——这一点其实贯穿于整本名著,学生如果不能把握阶级立场是很难读懂小说的。)

▲制作成微视频

鲁智深:排到第十三位,称天孤星。书上对鲁智深的身世没有交待,也未见过他有什么亲人,他一直都是孑然一身。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因想到一旦被抓到牢里,连个送饭的人都没有,便逃跑了。可见他当真没有亲人。出身下级军官,一身无牵无挂的花和尚鲁智深,对贪官污吏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采取的是积极反抗的态度。他为搭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在往东京的路上,痛打了要强娶刘太公独生女儿的周通;后来,又为搭救林冲,大闹野猪林。虽然他性格粗鲁,但由于他的军功和好武艺,统治者需要他来“帮护”。他本来可以逍遥自在地做他的提辖官,并且没有受到林冲那样被逼上梁山的遭遇,但由于他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那帮贪官污吏怀着强烈的仇恨,采取了积极反抗的态度,于是连和尚也做不成,只好“一把火烧了菜园里的廊宇,逃到二龙山去落草”。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原“指望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的。后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未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武松:《水浒》描写的108位梁山起义首领中,武松无疑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受读者推崇的人物之一。说到武松的思想性格特点,有人称赞他是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的血性男儿。有人赞扬他是崇尚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肝胆义士。施耐庵在书中通过一系列“复仇”的故事情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让笔下的武松代表人间正义向着社会丑恶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打击,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伦理观念得到了极大的弘扬。读者阅后,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油然而生。所以,我们感谢《水浒》作者施耐庵,他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武松这样一位理想化的行侠仗义的英雄形象,千百年来让读者为之津津乐道。

3.同样是上梁山,鲁智深和林冲走上梁山的道路与过程是否相同?

鲁智深、林冲他们都有不幸的遭遇和苦难,但是走上梁山的道路却大不相同,因为他们所处的阶级不同、性格不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第二个问题的补充与升华,通过典型人物的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人物。)

(1)鲁智深:(理一理鲁智深的几件重大事情)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鲁达原是经略府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户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之后没有回相国寺而是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

(2)林冲:妻子被调戏—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风雪山神庙

身为80万禁军教头的豹子头林冲,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贪官污吏采取的则是消极反抗的态度。荒淫霸道的高衙内,一定要得到林冲的妻子,高俅又姑息他的儿子,听信了走狗陆谦、富安之计,订下了“宝刀计”。以看宝刀为名,诱骗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加给他一个“手执利刀,故入节堂,欲杀本官”的虚妄的罪名。高俅把林冲发配到开封府,本想治他的死罪,幸而遇到了一位正直不苟且的孙孔目,在府吏面前陈说利害,才开脱了林冲的死罪,将他刺配到沧州去。然而,高俅他们又买通了解差董超、薛霸,企图在路上杀害林冲,到野猪林就要下手,多亏鲁智深预伏在林中,救了林冲的性命,总算安全到达了沧州牢城营。又由于柴进的人情,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林冲梦想着在这里逃灾避难,“天可怜见”有朝一日还能挣扎着回去。谁知统治阶级的魔爪并没有放过他,陆谦、富安又追踪而至。如果不是风雪压塌了草料场的草厅,林冲搬到山神庙安身,就又险些被烧死。到了此时,林冲忍无可忍,这才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手刃了仇人,造反上梁山去了。

描写鲁达上梁山直截了当,相当之快,客观上突出了他反抗的坚定性和革命的彻底性;描写林冲上梁山几经磨难,相当之慢,是为了揭示那个社会的残暴黑暗和贪官污吏的卑鄙贪婪。而读者对鲁智深的豪爽敢冲表示赞赏之余,对林冲的忍辱负重寄予的也只是同情和惋惜。

林冲具有忍受、屈从、刚毅、豪爽、刚直、仗义和多愁善感等多个性格层面,这些多重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与其他群体性格的比较而逐步显现出来的。林冲首次出场,是与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相遇,他的性格轮廓是在与众泼皮的行为对比中显现出来的。作者正是将其置身于品性、气质对立的人群之中,在相反性格的映衬下,显示出林冲敦厚中庸、爽直重义的性格层面。作为安于现状、乐天知命的小市民形象,林冲又有着屈从忍让的一面,这一性格形象是通过与鲁智深和高衙内的对比展示出的。五岳楼前,高衙内调戏贞娘,鲁智深义愤填膺、拔拳相助,而林冲却“先自手软”起来。高衙内的无赖、倚仗权势的霸道与鲁智深疾恶如仇的坦荡更反衬出林冲屈从忍辱的性格。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后,林冲的忍从性格也得到纵深发展。如柴庄比武时,林冲的彬彬有礼与洪教头的傲慢无礼、蛮横不堪又形成了对立的形象画面,林冲此处的谦让、忍从,已不同于开始那种对权势的屈服,主要是表现为作为英雄的坦荡胸襟和对小人物不屑的轻蔑心理。显而易见,林冲的忍让从性格层面也蕴含着质的多重性。从林冲与高衙内、洪教头形象的逐一对比中,其忍辱的性格得到丰富而有层次的体现。

作为一个军人,林冲有着他自己特有的气质,所以,英勇、豪爽、刚直、仗义也就成了林冲性格构成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这些性格的刻画,是与陆谦、王伦、李小二及宋江等形象的对比中得以显现的。陆谦卖友求荣,陷害忠良,与林冲正直、侠义的个性形成对立。李小二的胆小怕事,对刻画林冲刚直、勇武的个性起了渲染和衬托的作用。王伦嫉贤妒能、气量狭窄又反衬出林冲坦荡无私的性格。直到后来,宋江对俘虏高俅进行妥协时,林冲却“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这里,林冲的坚决反抗又与宋江的妥协投降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强化其性格中强悍、反抗的一面。此外,林冲还是一位多愁善感、儿女情长之人。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使林冲在英雄形象之下,还具有几分作为人的真实。林冲的这一性格是通过与张教头、贞娘的形象对比中强化的。正是这一对比,使林冲性格的刻画有了相应的心理深度,从而使得人物多层次性的性格得以彻底的完善。

小结:

如何比较同一本名著中人物的异同?

1.找到一个比较的点。

2.两者要有一定的可比性。

3.对比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4.……

金圣叹说,《水浒》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口声。这就是说,《水浒》中的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我们不能用简单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去概括,而应该落实在具体的细节去分析,要结合整本书的内容去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