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一文里,有两个“伟大的工程”,一个是蟋蟀建造“住宅”的工程;一个是法布尔对蟋蟀建造“住宅”的观察和描述的工程。第二个“伟大的工程”让读者“看到”了第一个“伟大的工程”。读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运用此文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并助力表达训练要素落实的妙门。
虽然如今《动物世界》《自然》一类的电视节目向人们揭示了动植物的诸多奥秘,让人们看见了自然界的许多奇迹,但是,要是在一百多年前,将蟋蟀这类小昆虫的洞穴内部结构和它们是如何挖掘洞穴弄个清楚明白,不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一定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
法布尔是怎样完成这项观察、发现、探究的“伟大的工程”的呢?课文中有两处内容直接告诉了我们。一处是第四自然段:“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一处在第八自然段:“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原来,课文中所有关于蟋蟀住宅的内容信息,都是法布尔长时间细致观察、探究得来的。
文章拟人化的写法,大概是此文让人百读不厌的奥秘之一。比如,课题中的“住宅”,文中的“唱歌”“不肯随遇而安”“继续工作”等,这样的描述,仿佛在介绍一个人,读来亲切而自然。一名昆虫学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运用纯说明性的文字呢?细读文本,我们不难体会到,法布尔在写这些文字时,的确是对蟋蟀怀有钦佩之情的:“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关注到这一点,不仅仅是可以体会文本语言活泼形象的特点,阅读起来情趣盎然,也会使得作者介绍的内容信息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尤其,儿童读这样的文字,会更加感兴趣。这也正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所需要关注的学习内容。当然,“准确生动的表达”,其中的“准确”,更离不开法布尔“连续细致的观察”——一个“伟大的工程”。(www.zuozong.com)
有了这样的解读,当有怎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呢?
策略、方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成为自觉,成就能力;单元内容只有建立联系,相互关联融合,才能成为一个整体。第二单元是学习“提问”策略的,提问策略是重要的阅读策略,应该在不断有意识地运用中,逐渐成为一种阅读自觉、阅读习惯,才真正有利于阅读品质的提升。《蟋蟀的住宅》的课堂学习,当然应该从“提问”开始。语文园地一般会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来设计具体学习内容,以利于总结、巩固、迁移和提升。《蟋蟀的住宅》除了与“交流平台”可以自然关联,与“词句段运用”也可以巧妙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