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尧舜禹伐三苗:胜利来自民心动荡和气候异常

尧舜禹伐三苗:胜利来自民心动荡和气候异常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5]大体而言,尧舜禹攻伐三苗的原因是“三苗之君”不敬神灵,人神混杂,滥用五刑,残害无辜,道德沦丧,等等。当然,帝舜时期对三苗的战争开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大禹正是利用南方地区不断发生地震、水灾等气候反常现象而导致民不聊生、民心动荡的时机大破三苗,杀其首领,最终取得了胜利。

尧舜禹伐三苗:胜利来自民心动荡和气候异常

黄帝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尧舜禹时代,也即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的战争主要有舜逐四凶[72]和尧舜禹伐三苗之战,其中以旷日持久的尧舜禹攻伐三苗之战最为典型。这场战争的性质,可谓是与阶级分化紧密联系的部落征服战争。

“三苗”即指南方的苗蛮集团,是史前时期南方各族的主体,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作为传说时代的冲突与战争,典籍记载各不相同,如《尚书·吕刑》《墨子·非攻下》《荀子·成相》《韩非子·五蠹》《吕氏春秋·召类》的记载就有一定的差异。据《尚书》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73]意思是说,苗民的君主不行善道,只知道制定一些重刑,尤其制定了五虐之刑,即法,用这些刑法滥杀无辜,尤其是割鼻子、割耳朵、椓坏阴部、黥刻面部等酷刑。那些不幸获刑的人,不问是非,一律重刑。这样苗民也逐渐开始用欺诈的手段对付苗君,整个社会乌烟瘴气,不讲信义,甚至违背所作的赌咒发誓。由于三苗长期以来的虐政和淫威,整个民众都遭受戕害,他们只能呼天抢地地把无辜的怨气控告到上帝那里,上帝看到苗民遭受祸害,没有德行的馨香,只有刑罚的腥臭。于是上帝哀怜那些被刑罚所害的无辜民众,就对那些肆意虐待民众的苗君予以惩罚,断绝那些人的世系,不让他们的后代留存在人间。[74]可见在《吕刑》看来,中原地区对苗民的战争主要还是由于苗君统治的暴虐。同时,早在颛顼时期,中原地区对三苗地区展开了宗教改革,正如《尚书》所载:“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75]大体而言,尧舜禹攻伐三苗的原因是“三苗之君”不敬神灵,人神混杂,滥用五刑,残害无辜,道德沦丧,等等。

攻伐三苗的战争在帝尧时期就开始了,“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76],战场主要在今河南南阳地区,[77]具体战争细节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当然有学者根据地形地势以及史籍的相关记载,认为此次战争的战场在丹江的沿岸,并且帝尧率军的进攻路线可能选择水路,沿丹江而下,在今丹江口水库一带与三苗的势力展开决战。[78]此战双方互有胜负,总体而言,此战帝尧虽未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但是在南进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帝舜时期,并未对三苗地区有所松懈,反而加紧攻势,继续南进,战场又逐次扩大到洞庭湖、鄱阳湖一带。舜也于南征途中“道死苍梧”[79],可见当时战争的艰苦与激烈。当然,帝舜时期对三苗的战争开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据《韩非子》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80]可见,帝舜的时期,对三苗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亦采取了德政。(www.zuozong.com)

大禹时期对三苗更多是强硬的措施。大禹加大了对三苗的进攻。据《墨子》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扼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幾。”[81]当然,墨子此处的记载是以上天降下种种灾异惩罚的方式来表述:夜里出现了太阳,下了三天的血雨,龙出现在庙堂之上,狗在闹市上嚎叫,夏天水竟然结冰,土地开裂能看到地下的泉水天气反常,农作物没有收成。三苗地区民不聊生,老百姓非常震惊,人心惶惶。我们从这些记载中能够看出,无论是出现血雨、夏冰、地裂等等,在现在都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自然奇异现象和自然灾害。而大禹正是利用南方地区不断发生地震水灾等气候反常现象而导致民不聊生、民心动荡的时机大破三苗,杀其首领,最终取得了胜利。

尧舜禹攻伐三苗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就是异常残酷血腥:战败者的宗庙被夷为平地,祭祀重器被彻底焚毁,战俘及其子孙世代沦为奴隶,所谓“人夷其宗庙,而火焚其彝器,子孙为隶,下夷于民”[82]。胜利者不但掠夺财物,而且掠夺奴隶,还要“更易其俗”,这完全不再是血亲复仇或生存空间的争夺,而是对异族赤裸裸的征服。战争的目的转变为掠夺生产资料和从事阶级奴役,这意味着原始战争的终结,新的阶级社会战争已是呼之欲出了。[83]当然,这场战争从客观上也促进了南北地区文化进一步的融合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