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生卒年不详,生于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是孙武的后裔,在兵学上与其先人孙武有一定的学术渊源。孙膑由于遭受庞涓的陷害,遭受膑刑,后秘密回到齐国。孙膑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约在孙武去世后150年左右。孙膑本名历史不载,时人以“孙子”尊称之。后世或以齐孙子称之,或因其曾被处以膑刑,故以孙膑称之。在齐魏的桂陵之战中,孙膑建议应当批亢捣虚、攻其必救,所以齐国大军直奔魏国防备空虚的都城大梁。又在魏军慌忙回救之际,在桂陵设伏,击败魏军。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再次突袭大梁,并以“减灶示弱”诱敌,在马陵一带设伏,利用有利地形大败魏军。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的实力大损,改变了战国初期魏国独霸的局面。而在这两次战争中,孙膑出任军师,居中调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名扬天下。孙膑不仅战功赫赫,而且也进行兵学理论探索。他发展了《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结合自己的战争指挥经验以及战国时期战争的新特点,写成《孙膑兵法》一书以传世,又称《齐孙子》。
孙膑年轻的时候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据载,两人拜师鬼谷子门下。可能由于孙膑是兵学世家,又天资聪颖,因此兵法水平远远高于庞涓。战国初年,魏国实力正盛,天下贤才云集。庞涓看准机会,前往魏国拜见魏惠王,很快成为魏国的将军。庞涓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是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顾虑,那就是实力远在自己之上的同门孙膑,若是有朝一日孙膑出山,无论辅佐哪一国都会危及自己的地位,甚至会在战场上对自己不利。庞涓为了根除后患,心生毒计。他假意欺骗,将孙膑秘密地迎到魏国,然后借机施以膑刑,残忍地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其脸上刺字,试图让其被埋没,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由于孙膑惨遭膑刑,所以后世就以孙膑称之,至于其名、字,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形,行动不便的孙膑还是忍辱负重,寻找机会。后来,齐国使者来到大梁,孙膑几经周折,设法以囚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在说明自己身份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兵学才能游说。在简单交谈之后,齐使认为孙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在回国的时候,偷偷地将孙膑带回齐国临淄。孙膑回到齐国后,很快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赏识,并且以宾客的尊贵身份待之,出入极尽礼数。(www.zuozong.com)
田忌打仗之余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和齐王、齐国诸公子赛马,他们赛马时往往都会下很大的赌注,有时孙膑也会一起前往观看。齐国诸公子的赛马都是齐国万里挑一的好马,将军田忌的马匹总是略逊一筹,每次三局两胜,田忌基本都输,田忌对此也无能为力。孙膑经过几次观察发现其实田忌的赛马与齐国诸公子的马相比,脚力稍逊一筹是不假,但实力差距并不大,所以孙膑认为田忌是可以取胜的,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比赛的策略。于是他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213]田忌先是疑惑,但是看到孙膑坚定的眼神,他还是选择相信孙膑。这次,田忌决定和齐威王及诸公子以千金为赌注赛马,齐威王及诸公子根本不相信田忌会赢,欣然应允。等到比赛开始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214]田忌按照孙膑的方法,果然三局两胜,赢得了齐威王及诸公子的千金赌注。齐威王非常诧异,向田忌询问缘由,田忌趁机向齐威王推荐孙膑。之后,齐威王经常向孙膑请教兵法,并以师礼待之。当然,孙膑在桂陵之战中的围魏救赵、在马陵之战中的减灶诱敌,展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为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再次强大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军事基础。
孙膑不仅具有卓绝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由于其有着非常深厚的兵学素养,因此他的兵学理论水平也是高出同时代人一筹,其所著的《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兵学理论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战国时期齐鲁兵学的最高成就。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孙膑兵法》后世不传,我们之前难以窥其真容。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一批竹简,其中就包括失传了2000多年的《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得以重见天日,其基本面貌及其学术价值重新为人们所了解,同时,学术界由此开始展开对《孙膑兵法》的整理与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