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蒋清锋
教学目标
1.回顾民间故事特点,巩固提取故事信息、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
2.感悟海力布舍己为人,甘愿奉献生命的人物形象。
3.能发挥想象,加入动作、表情、对话、心理等细节,创造性地把故事讲得生动而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
一、把握文体特点,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要学一则民间故事,一起来读题目。(生读题)
生:《漏》《枣核》。
师:学习这类文章,你们以前是怎么学的?
生:我们以前在学这类故事之前,老师会让我们先搜集一些其他的民间故事。
师:是的,了解一下。
生:老师上课之前,我们会把故事读一遍,把字音读准,然后把故事内容理解。
师:要先读好内容,这是第一步。还有吗?
生:要先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来体会文章的主要意思。
师:内容和重点。
生:如果有练习的话,我们还可以做做练习。
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读故事,得出答案。
师:哦,以前是这么学的。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用手势告诉我。(学生各自做手势)
师:海力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他为别人着想,为了别人可以牺牲自己。
生2:我感觉他非常勇敢,无私奉献。
生3:我觉得他不畏牺牲,勇于奉献。
师:课文读得很不错。预习单完成得也很好,来看两张预习单,快速浏览。你觉得做得怎么样?
生:第一张预习单写得很简洁,很明了,把故事的主要内容都写在了上面。
师:这样抓住重点概括的方法,我们以前也学过,已经会用了。
生:第二张预习单用详细的语言把部分内容写清楚了。
师:他也抓住了重点,但没第一位同学那么精练。由此我们可得出,故事就是讲了这几件事。
二、聚焦片段,感受心情变化,感悟形象
师:这几件事情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
生:我最喜欢劝说搬家那一件事。
师:同样喜欢这一件事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学生非常多)
师:看来同学们对劝说搬家很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个部分。要讲故事,第一步要做什么?
生:先要读熟整个故事的内容。
师:对,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劝说搬家这部分内容,想一想:海力布是怎么做的?开始。(生读故事片段)
师:谁来交流?
生1:海力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回到村里,告诉大家要搬家,大家却不听,他心想只能牺牲自己来劝大家搬家,不要被洪水淹死。
师:海力布怎么劝说的?能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吗?
生1: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师:这里说的是第一次劝说。(板书:一劝)还有吗?
生2: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
师:这是第二次劝说。(板书:二劝)
生3: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
师:(板书:三劝)这么一找,我们就清楚了,这个部分就是通过三次劝说来写的。好,再读读这三个句子,你又有什么发现?(生读句子)
师:谁有发现?
生:第一句话,海力布的语气是非常着急的,第二句话,他既着急,又有点无奈,因为乡亲们都不相信他说的话,最后一句,他想到必须牺牲了自己,才能挽救大家的生命,所以他的语气非常镇定。
师:海力布从一开始的着急到最后的镇定,你看出了什么?
生:他一开始是着急的,后来他知道了只有把为什么要乡亲们搬家的原因告诉他们,他们才会搬家,但是告诉他们就得牺牲自己,而海力布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他牺牲了自己救了乡亲们。
师:所以,当他镇定下来的时候,他已经下定决心,为了救乡亲们,要牺牲自己!真是舍己为人。如果你就是海力布,你会怎样劝说乡亲们?自己先练一练。(生练读三句话)
师:谁来读第一劝?(生读第一劝)
师:着急啊,你也来读。(生再读第一劝)
师:真着急啊。读读第二劝。(生读第二劝)
师:读第二劝的时候,我发现你比第一劝更着急了,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第二劝的感情跟第一劝一样的话,就体现不出海力布的无奈,而且如果不抓紧时间,乡亲们就会失去生命。
师:你有依据吗?
生: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
师:他都急得掉下了眼泪。读读第三劝。(生读第三劝)
师:是啊,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让我们一起再来体会海力布的舍己为人,一起读。(生齐读三个句子)
师:我们抓住三劝,厘清了故事的内容,也体会到了海力布的舍己为人。
三、合理想象,丰盈故事细节,讲述故事
师:但这还不够,能把一个故事讲得让人爱听,那才叫本事。讲故事时,要有表情、有动作,语速也要有变化,试着讲一讲这部分故事吧,自己先练一练。(生按要求练习)
师:这么快就练好啦,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生拿着课文纸读)
师:等等,讲故事要看着同学们,看着老师讲。(生讲第一劝)
师:听众们来说说,怎么样?
生1:我感觉她做到了语速有变化的这个要求,她的神情也很着急,讲得很好。
师:是的,着急的神情说明她已经把自己想象成了海力布。
生2:她本来语速很匆忙,但是讲到乡亲们说话的地方语言中又表现出了乡亲们的不相信。
师:是的,你也来说说。
生3:她讲得很好,语速有变化,而且表情也很生动,但是她没有做动作。
师:你觉得应该要加上动作,那你觉得在哪里可以加一个动作?
生3:“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的时候可加个动作。
师:怎么做?
生3:海力布要喊,所以她要表现出来。(学生把手放嘴边做喊的动作)
师:这是一个好动作,其他同学认为哪里也可以加动作?
生4:“可是谁也不相信他”这里可以摆两下手。
师:说是没有用的,你得做出来。(生做摆手动作)
生5:“谁也不相信他”,可以用摇头来表示不相信。(生做摇头的动作)(www.zuozong.com)
师:是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动作,谁还有吗?
生6:“这个地方不能住了!”(生使劲摇手)
师:对啊。加上了动作,故事就生动多了。
师:好,听取了这些经验,谁再来说一说?
一生讲故事。(讲述时有动作,有表情,语速有变化)
师:故事能讲得这么好听,蒋老师也想讲一讲,好不好?请你们听听,蒋老师讲的跟课文中有什么不一样?
师:海力布听到了这个消息,心想:“这可怎么办呐!大山崩塌,洪水暴发,乡亲们……不行不行!我得赶快劝他们搬家!”于是,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一个乡亲站出来说:“我们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啊?”一个小孩忍不住哭了起来:“不要不要,我不要搬走!”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一下子就发现了,请你来说。
生:蒋老师加了很多另外的东西,其中,前面加了心理活动,把海力布表现得更着急,把乡亲们表现得更疑惑。
师:你说的是这里吗?
生:是的。
师:蒋老师在这里加入了海力布的心理活动,你觉得好不好?
生:好。
师:那如果你是海力布,你会怎么想呢?
生1:海力布可能会想:这可怎么办呐,如果我不告诉乡亲们,乡亲们的性命就难保了,要是我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肯定不相信,所以我要把我是怎么知道的告诉他们。
师:你这样解释,我就觉得海力布的内心是非常纠结的,他的内心感受被你展现出来了。其他同学,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2:山洪就要暴发了,可是我不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乡亲们,要是跟他们说了,我会变成石头,但要是不跟他们说,所有人的性命都难保了,用我一个人的性命换乡亲们的生命,是值得的。
师:可是他现在说了吗?(还没有)谁再想一想?
生3:这真是太糟糕了,我得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乡亲们。
师:于是,他马上跑了回去。同学们,在这里,我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想象,加入了心理活动,故事就显得生动多了。(板书:加入心理活动)还有哪里不一样?
生:在海力布第一次劝说了之后,有一个乡亲和一个小孩说不肯搬家。
师:是的,老师把这里用人物的对话说了出来,你们爱听吗?(爱听)请你们也想象一下,还有谁会说些什么呢?
生1:母亲会说:“海力布你别胡闹,搬家这件事不能乱说。”
师:母亲站出来说了。
生2:海力布的朋友站出来说:“海力布,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表示疑问。
生3:有些乡亲会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要我们搬家,可这么远的路程,老老少少都会吃不消的。”
师:讲故事还考虑到了人物的身份。
生4:海力布的一个叔叔站出来说:“我们这儿那么多的人,如果要搬到别处去,拖家带口的多不容易啊!”
师:海力布亲戚挺多的啊。
师:刚才,我们通过加入人物的对话,使故事更有吸引力了。学到了这些,自己再去练一练,待会儿再来讲一讲。
师: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生讲故事。(还是按照原来的故事讲)
师:故事讲得不错,谁有建议?
生:可以把心里想的和对话放进去,故事会更生动。
师:那你能来试一试吗?
生上台讲故事。(加入了心理活动和对话,讲得绘声绘色)
(掌声)
师:掌声说明了他讲的故事同学们都爱听。刚才我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想象,加入了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对话,故事就讲得生动了。
师:故事讲到这里,乡亲们谁也不相信啊!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跟读)
师:谁也不相信,那么接下来,海力布又会怎么劝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读一读这个片段,然后讨论一下,哪里可以进行想象?哪里可以配上动作、神情,然后练一练,把这个片段讲得生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练习)
师:谁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你,好不好?来,到前面来。(学生上台讲故事,加入了人物的对话,把间接转述换成了直接陈述)
师:我懂了,你变成石头了,所以你不能说话了,是吗?
(掌声)
师:他讲的故事什么地方特别吸引你?
生1:他把故事中以前发生的事又复述了一遍,然后……
师:这是学会了我们刚才说的加入人物的对话,是吗?
生1:是的,加入了人物的对话。
师:是的,用海力布的身份,再把故事说出来,就更有吸引力了。
生2:我觉得乡亲们说的都是有理有据的。
师:那你刚刚想讲的故事跟他有哪些不同?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生2:我们讨论的故事,最前面还加了一个心理活动。
师:非常好,学会了,把心理活动加在最前面。
生2:海力布想的时候,还加了些乡亲们窃窃私语的声音。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3:我们小组在海力布变成石头以后,加了一些乡亲们的对话。
师:简单跟我们说说。
生3:一个乡亲说:“海力布,是我们对不起你,没有早点相信你说的话。”说完,对其他乡亲们说:“乡亲们,我们赶紧走吧!”
师:了不起,他又教给我们一个把故事讲生动的好方法,他把原来没有的情节也想象出来了。(板书:想象故事情节)
师:听你们这么说啊,我迫不及待想听你们讲这个故事,谁来讲?请你来吧。(生上台讲故事,动作、表情、语速具备,加入人物对话,想象故事情节,一人分饰多角)
(掌声)
师:这位同学是一边讲,一边表演,这样,这个故事就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了。这节课,我们加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对话,想象了故事的情节,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了。这么动听的故事很想完整地听你们讲一讲,赶紧试一试。(生练习完整讲故事,运用了课堂上学习的方法)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很精彩,如果能把动作、表情再练一练,相信一定会讲得更好,而现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一定都有一个生动而有吸引力的故事,今晚回家可以讲给家人听一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
四、总结方法,连接下一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怎么把一个故事讲生动,讲得有吸引力,你觉得这节课有趣吗?下节课我们还要通过演一演、写一写的方式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好,下课!
9.猎人海力布
教学点评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排意图为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初步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一、关注文体特点,因文而教
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其主要流传的方式就是讲,所以,在选择《猎人海力布》这则民间故事时,其实已经选择了课堂要以讲故事为主。这是民间故事最显著的文体特点,是不可规避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蒋老师以“怎么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讲得有吸引力”为核心任务。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文体特点来教,那么学生就能学会一类课文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一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选入教材的价值就能得到最大化。
二、关注已有经验,以学定教
我们总说“不能总是把一些知识和能力当成第一次出现来教”。是的,我们总是想着在这一课中,教给学生某种能力,却忽略了学生以前是否掌握过这种能力,掌握的程度如何。所以,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才能教得真实,教得有效。蒋老师借用以前学过的《漏》《枣核》导入课堂,并让学生交流以前是怎样学习这类文章的,从而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这是学生对于民间故事的已有经验。而关于复述,学生也是有经验的,从第一学段的根据关键词、图表讲故事到第二学段的详细复述,再到简要复述,都是本单元创造性地复述的教学基础。
三、关注课堂生成,顺学而教
课堂中,蒋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诸多的预设。全方位的预设是为了更准确地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并以生成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只有抓住了学生的生成点,以“不懂”“不会”为中心展开教学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基于学习经验来预设,学生第一次讲“一劝”部分时,应是有动作,有表情,有语速变化的,然而这位同学并没有运用任何动作,于是,蒋老师在生生互评环节抓住了一位同学的评论,并追问:你觉得在哪里可以加一个动作?学生描述后,再让其演示出来,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思考,还可以在哪里加上动作。这个学习环节在预设中是没有的,展开之后也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很有必要,因为这样的学习直指学生的疑难处,能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
四、关注策略指导,教学结合
蒋老师还擅于在学生学习中进行策略的指导。先教后学,教得扎实了,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蒋老师分了三个步骤:首先引导学生把故事讲清楚,利用已有经验,读懂内容,感受心情变化。随后是加上动作、表情,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想象,把故事讲生动。那么,如何想象?在哪里想象?想象什么?在这一小板块中,蒋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最后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想象人物心理、对话、情节等,把故事讲得有吸引力,经过前面的教,这里就是学生自己学,自己运用方法实践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