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节,是认识小数点的位移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共设置了3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教材的例1是以“孙悟空变金箍棒”为主题情境,在四幅主题图中呈现了孙悟空四次变金箍棒的长度的数据,同时用红色的箭号标出每次变化前后数据中的小数点的移动情况等信息。然后教材提出让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接着教材提供了将四次变化的长度改写为同一单位的数值,并用箭号引导学生分别对数据进行“从上往下观察”与“从下往上观察”的活动。然后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活动。接着教材分别呈现了“小数点向左与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后小数值产生怎样变化”的观察提纲。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发现、概括活动。教材的意图是要引导学生结合对主题图中四次变化的长度改写为同一单位的数值的活动后,并对于每次变化前后数据中的小数点的移动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对小数点移动后产生的数值变化进行比较,而使学生发现并概括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与概括的能力。接着在“做一做”中以集合圈的形式提供了两组数。要学生将各圈中的数同圈上“□”的数从小数点的位置与数值的变化角度进行观察比较,说一说有什么变化?旨在加深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接着教材指出“应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以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由于在这个阶段学生还没有建立分数乘法意义与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教材的例2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位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小数点的位移进行相应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教材的例2设置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两个问题:
(1)提出“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的问题。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解决策略:
一种是利用学生已获得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乘几”的数量关系,分别列出乘法的算式进行计算解决。
另一种的策略是应用小数的性质,认为“实际上就是把0.07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进行解决。
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先自主进行解决,而在交流展示的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只要将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得到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后的数。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小数点的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怎样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如何利用小数点的位移解决小数的乘法计算。
教材的例3是应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题是以人民币与外币兑换为主题。先结合呈现的情境图提供了“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563美元”的信息。然后提出“我用1万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的问题。例题按照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行呈现。
首先在“阅读与理解”一环,呈现了学生审题活动的情景。意图是要先组织学生进行审题活动,以明确已知的信息条件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接着在“分析与解答”一环,呈现了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的活动。认为“1万元人民币就相当于1元人民币乘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0.1563×10000”;“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乘10000就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教材的意图是要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经历展示交流活动而使学生知道可以应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最后在“回顾与反思”一环,呈现了学生应用除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教材的意图是首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觉进行检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检验习惯。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回顾反思活动,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接着在“做一做”中提出了“100张A4纸摞起来厚1厘米,1张A4纸有多厚”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在“练习十一”中主要是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应用练习素材。
第1题是要学生思考后回答:“把6.25改写成62.5、0.625、625、0.0625,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第2题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商品的单价和数量,让学生“在表中填出每种商品的总价”。旨在加深对“单价、数量与总价”数量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第3题提供了3个小数,要学生分别将每个小数按照指定的运算,在“□”里分别填上适当的数。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第4题提供了2个小数,第一,要学生将48.3按照指定的运算,在“□”里分别填上适当的数。第二,让学生思考要将0.729、72.9、7290、0.0729分别进行怎样的运算后才能得到7.29。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第5题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把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____。
(2)把3.1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____。
(3)把0.03扩大到它的____倍是30。
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www.zuozong.com)
第6、7、8、9题是应用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
第6题结合主题图提供了“1千克小麦可以磨出0.85千克面粉”的信息,提出“1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多少千克面粉?1000千克呢”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第7题结合主题图提供了“今年换装了1000只节能灯,每天可少用电320千瓦时”的信息,提出“1只节能灯,1天可以少用电多少千瓦时”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第8题结合主题图提供了“成人每天大约需要6克食盐”的信息,提出“1个成人100天大约需要多少克食盐?合多少千克?再估一估,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食盐”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分析与综合应用以及估算的能力。
第9题结合主题图提供了“根据抽查,这批产品每100件中达到一等品标准的有82件”的信息,提出“这批产品一共有10000件,达到一等品标准的大约有多少件”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这是一道解决策略多向的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教材“四基”教学目标要求
基础知识目标要求:
懂得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数值的变化规律。
基本技能目标要求:
能应用小数点的位移引起小数数值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的扩大与缩小。
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要求:
渗透比较、转化、方程、抽象概括与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活动经验的目标要求:
经历观察、比较、探索、抽象、概括、表述、建模、应用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相应的活动经验。
本节教学策略与建议
1.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怎样变化。它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的乘除计算的必备基础。在例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将主题图中四次变化的长度改写为同一单位的数值的活动后,对每次变化前后数据中的小数点的移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小数点移动后产生的数值变化进行比较,而使学生发现并概括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与概括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序的、依次观察四个用红色的箭号标出每次变化前后数据中的小数点的移动情况,并进行比较与交流活动。重点抓住“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的变化,就引起了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活动。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对于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语言描述。把“扩大几倍”改为“扩大到原数的几倍”,把“缩小几倍”改为“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由于在这个阶段学生还没学到分数乘法意义,也不具备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活动,还要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填空式的文字表征素材,依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抽象的概括活动。以使学生发现并概括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探索、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发生怎样变化的规律(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述整理,可让学生在交流自己的发现后,通过看书了解)。
2.对于例2的第一个问题的教学,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自主进行尝试解决。而在交流展示的活动中,重在让学生知道只要将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得到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后的数。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小数点的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怎样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如何利用小数点的位移解决小数的乘法计算。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教学也是要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然后在进行交流活动,以让学生获得并理解“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一千分之一,就是把原数除以10、100、1000”的方法。
3.对于例3的教学,要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经历展示交流活动,而使学生知道可以应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最后在“回顾与反思”一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觉进行检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检验习惯。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回顾反思活动,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活动经验,加深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4.对于“练习十一”的练习内容,要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进行交流展示时,不能只是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让学生阐述解决思维的依据。特别是第9题的解决策略是多样的,在讲评时要尽量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旨在加深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