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降雨与滑坡的关系:坡体组成物质及厚度对滞后时间的影响

降雨与滑坡的关系:坡体组成物质及厚度对滞后时间的影响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坡体组成物质的不同,滞后的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例如堆积土形成的坡体滞后的时间会短些,而由基岩形成的坡体滞后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同一个物质组成的坡体不同的厚度也会影响到滞后的时间,因为厚度高的坡体雨水渗透用时也会长,所以厚度越高,发生滑坡的时间越滞后,反之则越短。降雨导致滑坡的临界值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暴雨型触发滑坡的累积降雨量比久雨型低。

降雨与滑坡的关系:坡体组成物质及厚度对滞后时间的影响

在前面介绍滑坡形成条件时,我们曾介绍过降雨这一因素。由上可知,降雨是导致斜坡失稳最主要的触发因素之一。且降雨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故而它和我们的距离可以说是很近,所以在此我们对暴雨频次、降雨历时、降雨量、降雨的周期变化和雨型等方面对滑坡的影响做一些详细探讨。

(1)滑坡发生与暴雨频次和降雨周期的关系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境内,暴雨与滑坡发生的频次最高的是7月份,其中暴雨频次占总数的30%~44%,滑坡占统计总数的31%~35%,当然这是全国平均数,并不代表某个具体区域,例如川北山地和甘南地区,暴雨与滑坡的次数最多的时候则是8月份,分别占总数的39%和57%;6月份发生滑坡最多是四川岷江的上游地区,占总数的31%,等等。

一个区域的降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则被称为降雨周期,分为月周期、年周期等,但统计滑坡的周期一般是以年来计算的。如果在同一个区域内的不同地点发生大量的滑坡,那么这属于较短的周期特征,一般持续时间在1~10年之间。若是同一区域内同一地点重复发生多次滑坡,则这属于较长周期特征,一般至少会持续10年以上,甚至可持续几十年。前面我们也提到滑坡一般会发生在降雨中后时段,更多的滑坡会发生在降雨后,一般不超过10天。根据坡体组成物质的不同,滞后的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例如堆积土形成的坡体滞后的时间会短些,而由基岩形成的坡体滞后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同一个物质组成的坡体不同的厚度也会影响到滞后的时间,因为厚度高的坡体雨水渗透用时也会长,所以厚度越高,发生滑坡的时间越滞后,反之则越短。

(2)滑坡发生与降雨总量和降雨强度的关系

降雨型滑坡除了受降雨周期的影响,还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因素影响。降雨导致滑坡的临界值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调查统计发现:

累积降雨量在50~160毫米、日降雨量在20毫米以上,会发生小型浅层滑坡;(www.zuozong.com)

累积降雨量在150毫米以上,日降雨量大于100毫米,会出现中等规模的堆积层滑坡和破碎岩土;

累积降雨量在200~350毫米以上,日降雨量大于100毫米,会产生大型和巨型滑坡,且出现大量滑坡事件。

此外,同一规模不同类型的滑坡,所需降雨量也不尽相同,例如基岩滑坡要比土层碎屑滑坡需要更大的降雨量。同一类型不同规模的滑坡,则滑坡规模越大需要的降雨量也就越大。

(3)滑坡与降雨形式的关系

暴雨型和久雨型对触发滑坡的降雨量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暴雨型以暴雨和大暴雨为主,并与大雨和特大暴雨组合,形成一个持续时间为2~3天的连续降雨过程;久雨型以大雨、中雨为主,并与小雨和暴雨结合,历时6~10天,雨停时间间隔在2天以内。

暴雨型和久雨型在同样的地质地貌条件下,触发滑坡的日降雨量和累积降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暴雨型触发滑坡的累积降雨量比久雨型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