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京畿城市建设的考古成果

北魏京畿城市建设的考古成果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武帝拓跋珪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定都平城后,首件大事即确立立国规模,建设京都和京畿地区。其时在平城所设之州称司州,由司隶校尉管辖,统辖京城周围郡县。北魏统治者除将平城和平城周围数十里内建设得如花似锦外,亦想将京畿区建设美丽。其中日中城较大,且有皇城。可见这里所建之“南宫”居城市中央,所建之“南平城”,“方二十里”为外城。据推测,竣工的可能性不大,很显然是停建了。

北魏京畿城市建设的考古成果

高 海

北魏从天兴元年(398),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平城(今大同),到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北魏王朝以平城为国都共96年,历经六帝七世,将近一个世纪。

武帝拓跋珪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定都平城后,首件大事即确立立国规模,建设京都和京畿地区。其时在平城所设之州称司州,由司隶校尉管辖,统辖京城周围郡县。其京畿范围是:东至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及善无(今右玉县右卫镇),南至阴馆(今朔州市朔城区夏关城),北尽参合(今内蒙古丰镇兴和间)。

北魏统治者除将平城和平城周围数十里内建设得如花似锦外,亦想将京畿区建设美丽。首先是将原拓跋猗卢在黄花堆所建之新平城,亦称小平城,建为日中城(即今怀仁日中城)。据说是因便于行旅往来,早上从今怀仁县东南早起城(亦曰食时城,在今怀仁安宿疃村东)出发,到此恰好中午,故称日中城,再往西到木瓜河源头,恰好日没,故在此再建日没城(又名黄昏城,即今山阴县永静城)。此三城互相毗邻,距离相当。其中日中城较大,且有皇城。早起、日没两城相对较小,应是日中城之拱卫城。

再者就是兴建南平城和南宫。兴建之前,先进行考察。

天兴三年(400)五月,拓跋珪车驾西幸马邑(今朔城区),观源,即王国维水经注校》中所谓之“洪源七轮”“桑乾泉”“溹涫水者也”,亦即今之神头海。

魏书》载:天兴六年(403)九月,“拓跋珪行幸南平城,规度南,面夏屋山,背黄瓜堆,将建新邑。辛未,车驾还宫。”

天赐三年(406)六月,拓跋珪通过前两次之考察与规度,决定不重新规度平城而要建设南平城和南宫。《资治通鉴》载:“魏主珪规度平城,欲拟邺、洛、长安,修广宫室。以济阳太守莫题(题,含之孙也)有巧思,召见,与之商切。题久侍稍怠,珪怒,赐死。于是发八部五百里内男丁筑南宫(魏先有八部大人,既得中原,建平城为魏都,分布八部于畿内),门阙高十余丈,穿沟池,广苑囿;规立外城,方二十里,分布市里,经途洞达。三十日罢”。

可见这里所建之“南宫”居城市中央,所建之“南平城”,“方二十里”为外城。遗憾的是“三十日罢”,只兴建了三十日便“罢”,这个“罢”字,不是竣工,便是中止而停建。据推测,竣工的可能性不大,很显然是停建了。

不过,据《魏书·帝纪》载:泰常三年(418)四月,拓跋嗣车驾南幸雁门,五月,观鱼于水。《魏书》和《北史》均记载:泰昌五年(420)四月,丙寅,起南宫。(www.zuozong.com)

由此可知,拓跋嗣于泰常五年将南宫终于建造起来了。并且《魏书》和《北史》均记载:泰常七年(422)九月,拓跋嗣幸南宫。看来,南宫建起后的第三年,拓跋嗣还巡幸于此。泰常八年(423),拓跋嗣再次幸马邑,观源。

关于“南平城”和“南宫”的地址问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在山阴县山阴城北、桑干河南。《山西通志》卷二十八:山阴县,“后魏天赐三年,复于今县北建南宫,筑外城,后置桑干郡。”二是近年来,通过考古,考古专家张畅耕在《朔县辽杭芳园栖灵寺碑考》载:“桑干水应出自桑干县。桑干县是桑干郡的治所,其故城位置,在‘洪源七轮'即今神头诸泉之东南,今栖灵寺遗址西侧的古城恰当其位。”并说:“这一古城从北魏至辽、金一直在使用”。不过,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南平城”“南宫”和桑干郡治所是一个地方。

三是北魏统治者,在今应县城东北张寨村北,建设繁畤宫,作为北魏之离宫。其所以在此建离宫,是因拓跋什翼犍曾在此即位,这里既有基础,又有纪念意义。天兴元年(398)二月,拓跋珪至繁畤宫,诏颁给新迁徙的百姓田地耕牛,计口授田。皇兴二年(468)五月,献文帝拓跋弘自平城至崞山(浑源西北20里)又至繁畤宫。

四是北魏统治者,在今怀仁县马辛庄乡古班氏县,建设去留城。据说是因北魏都平城,官僚贵族南向送客,都要送至桑干河北岸,目送客人走后方返平城。因此,古班氏县城起名去留城,即去者自去,而留者不再送之意。

五是北魏统治者在秦汉时楼烦县旧址(今朔城区南梵王寺村),又建设了楼烦宫,亦应为离宫。

通过如此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建设,使京都和京畿地区,很快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山西通史大事编年》云:北魏统治者经常巡幸京畿地区。太和二年(478)二月,孝文帝自平城至温泉(在今山西山阴县内)所过问民疾苦,以宫女赐给贫困无妻者,二十五日还平城。太和三年(479)二月初九,孝文帝拓跋宏和冯太后至温泉(在今山西山阴县内)途中问民疾苦,见鳏独而贫困者又以宫女赐之。二十七日还平城。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温泉可能在蔚县北。故此,温泉问题存疑,有待进一步考证。21世纪初“魏都平城专题研讨会”时,众专家均认为温泉在今浑源县汤头村!

(原载《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08年第1期)

◎高 海 朔州市档案局局长,研究员,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