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读
丽阳古瓷窑址的发掘揭示了景德镇地区元代晚期到明代早期窑炉由龙窑到葫芦窑的变化过程,在陶瓷窑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瓷娃说故事
▲明代葫芦窑遗址
“瓷娃,你听说了吗?有一座葫芦窑要修复完成了。”乐乐不知从哪得来了消息。他还听说这个元末明初的葫芦窑烧出来的瓷器非常精美。“哈,竟然要复原一座葫芦窑,还能复烧,太棒了!”说着,乐乐在书架上找了一会儿,拿下一本书来看。
瓷娃探着脑袋看清楚了,那本书是《天工开物》,是一个叫宋应星的人写的。
“对,就是这里,这里有葫芦窑的示意图。”乐乐兴奋地叫了起来,接着却又皱起了眉头,“可是,只有这些还是不够,我们还要去实地考察。”说完,他放下书,匆匆走出去了。
▲丽阳元代龙窑遗址
瓷娃一看可急了:“乐乐,你这是去哪儿?你也太着急了吧!”
“去丽阳,那里有葫芦窑的遗址,我可等不及了。”乐乐说着已经走出很远。瓷娃当然不会落下,也飞快地追了上去。
出景德镇市西南21千米,来到丽阳村碓臼山南坡,瓷娃说道:“最近这里发现了一座元代瓷窑炉,是第一次哦,一座元代的龙窑……”
“不对呀!”乐乐打断了瓷娃的话,“我们是来看葫芦窑的。龙窑我知道呀,就是建在斜坡上、窑头低窑尾高、像条龙似的窑炉。”
瓷娃耐心地向乐乐解释道,这座龙窑已有葫芦窑的雏形,在陶瓷窑炉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www.zuozong.com)
“走,现在带你去看真正的明代葫芦窑!”
他们来到彭家村瓷器山西坡,看到一座长10.9米、窑室最大宽度3.4米的葫芦窑,窑门、火膛、窑床保存较好。
“葫芦形窑炉是明代景德镇地区流行的瓷窑,”瓷娃说,“这座古窑遗址的发现也很有意义。它填补了明代早期景德镇葫芦形窑的空白,印证了《天工开物》对葫芦窑形制的记载是确实可信的。”
瓷娃宝典
匣(xiá)钵(bō)的用途
▲匣钵
在烧制陶瓷时,为了防止坯体、釉面受污损及被破坏,工人会将坯体放在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使用匣钵取代支钉、垫柱等原始窑具烧制陶瓷,既保护瓷坯在窑火中不受烟气污染,又便于堆叠码放,有利于充分利用窑室空间。匣钵的形状,依器物形状的不同而异。我国龙山文化时期烧制蛋壳黑陶时已经使用专门的匣钵。在山东省诸城市杨家子遗址曾出土过两件用于烧制龙山文化蛋壳陶的匣钵,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匣钵。后世发现的匣钵,以盛装瓷器为主要用途。
酷我跑跑
和小伙伴一起去参观、游览丽阳古窑,详细了解龙窑到葫芦窑的变化过程。
百事诸葛
你知道景德镇还有哪些古窑吗?用笔写下来,看谁写得最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