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沕沕水发电厂外线电工的工作经历

沕沕水发电厂外线电工的工作经历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泉解放后,我响应党组织号召到解放区工作,到达了驻扎在建屏县北冶村的晋察冀边区工业局第三生产管理处,被分配到了沕沕水发电厂工作。沕沕水发电厂就是第三十三兵工厂16分厂,那时发电厂还没有建好,厂里的电工分为外线、内线两组,外线电工负责在外铺设高压电线,内线电工负责在各厂内开关机器、观测仪表盘等。1947年底,沕沕水电厂建成。

沕沕水发电厂外线电工的工作经历

王肇文,1926年出生,曾在16分厂当外线电工

王肇文接受采访

我是山西阳泉南窑庄村人,1926年出生。由于家中贫困,我只进学堂念过几天书,就开始在山上背铁矿石挣钱。1937年,我11岁,跟随哥哥到阳泉铁矿厂当劳工,后在矿上学了电工。阳泉解放后,我响应党组织号召到解放区工作,到达了驻扎在建屏县北冶村的晋察冀边区工业局第三生产管理处,被分配到了沕沕水发电厂工作。

沕沕水发电厂就是第三十三兵工厂16分厂,那时发电厂还没有建好,厂里的电工分为外线、内线两组,外线电工负责在外铺设高压电线,内线电工负责在各厂内开关机器、观测仪表盘等。

我到发电厂后,被安排做外线电工。由于沕沕水发电厂还没有建好,为了保证正常的军工生产,1947年6月,商钧(后担任沕沕水发电厂厂长)带领我们从井陉向平山、建屏铺设高压电线,给建屏的兵工厂输送电力

由于特殊的地形,从井陉向平山铺设电线是很困难的。那时的电线杆都是用大树来充当,我们走到哪里都是依靠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来工作,从老百姓手里买到树木后,我们用绳子把树捆住,再用杠子把树抬起来,8个人才能抬起一棵树,有的山上没有路,抬一棵树短则用一天,长则要用两三天时间。施工途中都是大山,两个山头间距有一二百米,为了高效,商钧想办法提出:两个山头立双杆,走大孔线,这样既省材料又省工。为了赶工期,我们白天挖坑、抬树、立杆,利用晚上时间整理从各地收集过来的电线。当时的电线规格不一,每股线里有的只有一两根线,而有的则有六七根线,为了节约材料,我们就在晚上把电线合并整理为每股线路四根线。(www.zuozong.com)

当时我们这一组大约有10个人,外线电工在各地架设高压电线的同时,各厂内部的线路也都铺设好了。两三个月后,我们就已经把电线从井陉铺设到了南冶41分厂,南冶通上了电。1947年底,沕沕水电厂建成。于是我们又把从井陉拉过来的火力电网与沕沕水新建的水力电网并网,并把电输送到第三十三兵工厂下属的各个分厂。待各工厂都通电后,把电线又铺设到北冶的管理处。这些线铺设好后,我们去阳泉为17分厂铺设电线,17分厂用的是阳泉本地发的电。

到1948年初,电已基本能全部覆盖各兵工厂,第三十三兵工厂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给各厂送电任务后,厂里接到了为西柏坡铺设线路送电的任务。厂长商钧派我带队给西柏坡铺设电线,我们大约五六个人,从距离西柏坡最近的三家店开始铺设,经过洪子店把电送到西柏坡。三家店到洪子店是我们铺设的电线,而洪子店到西柏坡是解放军铺设的电线,两方同时进行。到1948年夏天,西柏坡就通上了电。

现在说起来我们用那么短的时间就都通上了高压电,实际上当时解放区物资匮乏,通电困难重重。比如说当时的电线都是旧线,有铝线有铜线,这两种线接到一起很容易就氧化出事故。商钧同志就提出在铜线和铝线接头处采用在电杆上弧度接线,即使氧化断了也好处理。当时没有变压器油,一般油水分太大不能用,经大家研究,将当地盛产的核桃油,采用大锅熬,将水分熬没有了,变压器就可以用了。当时物资匮乏,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用土办法解决了很多。

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工厂附近连磨面用的水磨也没有,距离我们最近的水磨在河对面,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过河去磨面,这样才有面粉吃。有一次,一连下了七八天大雨,我们的面粉吃完了,一位技术人员王子林提议大家一起过河去水磨那里取面粉回来吃。连续下了多天大雨,河里水流湍急,王子林等几个水性好的人员先下河,结果由于水流快、河水深,李文龙和马万英两同志都被河水冲走了。后来分别从南冶、唐家会等地找到了他们的尸体。还有一具尸体是日本战俘马义三,在河道旁边找了两三天才找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