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蜀史迹探索:杜宇之世蜀之振兴

巴蜀史迹探索:杜宇之世蜀之振兴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宇之让位开明而去,时当二月,农事正兴,适有子鹃之鸣。子鹃即杜鹃,又称子规或子,今蜀人以阳雀称之。盖将杜鹃比之春来之燕,此最初从物候以反映蜀中农事之兴也。颛顼之族出自黄帝,派分为唐虞夏秦及蜀楚,均称为颛顼之裔,势力最大,经济文化影响面亦广。

巴蜀史迹探索:杜宇之世蜀之振兴

《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杜宇,教民务农,……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死作石棺石椁,称为纵目人冢。次王柏灌。次王鱼凫,田于湔山,从事游牧而无定居,及其死也,谓得仙道。仙古作仚,《说文》:“人在山上也。”柏灌或称柏濩,而鱼凫王者则多有其遗址之传述:

《南中八郡志》:“犍为(今彭山)有鱼凫津数百步,一名彭女津也。”

后汉书》:“南安(今乐山)有鱼凫津,吴汉溯江而上,破公孙述将龙党处也。”

《郡国志》:“南溪有鱼涪(凫)津,其南为鸳鸯圻也。”

张勃《吴录》则称:“温江县南有鱼凫城,即古帝所都。”

此鱼凫城者,或为短期所停留之地,而上述之处,皆沿水滨,或时逐鱼,或时逐凫(野鸭),比之游牧于山,来源甚丰,满足生活为一大进步,以是而以鱼凫王名之。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而事畜牧,逐渐而采食野果,加以培养,而农事以兴。其后杜宇之世,教民务农,有杜主之称也。杜宇之让位开明而去,时当二月,农事正兴,适有子鹃之鸣。子鹃即杜鹃,又称子规或子,今蜀人以阳雀称之。

扬雄《蜀王本纪》:“望帝去时,子鸣,故蜀人悲其鸣而思望帝。”

阚骃《十三州志》:“杜宇死时适二月,而子规鸣,故蜀人闻之皆起,……曰:我望帝也。”

师旷《禽经》:“江左曰子规,蜀曰杜宇。又云:杜鹃出蜀中,春暮即鸣,田家候之,以兴农事。”

《异物志》:“杜鹃一名隽周,自呼曰谢豹。”

按《说文》:“巂周,燕也。”《夏小正》:“二月燕乃睇(视也)。”盖将杜鹃比之春来之燕,此最初从物候以反映蜀中农事之兴也。

《华阳国志·序志》说:“帝居房心,决事参伐,参伐则蜀分野,言蜀在帝议政之方。帝不议政,则王气流于西,故周失纪纲,而蜀先称王。七国皆王,蜀又称帝。此则蚕丛自王,杜宇自帝,皆周之叔世。”《三国志·蜀志》秦宓亦云:“天帝布治房心,决政参伐则益州分野。”其在蜀人传说者如是,而在战国甘公、石申的《星经》只有越、郑、赵、齐、周、楚、燕、秦、魂、韩、晋、代等国之分野,而无巴蜀,是否如《巴志》所说:“楚主夏盟,秦擅西土,巴国分远,故于盟会希(稀)与(欤)?”但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汉之兴也,人共定三秦,巴蜀之名仅于《星经》天市垣乃得见之,得毋后来有所补缺乎?(www.zuozong.com)

《公羊传·昭公十七年》:

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极亦为大辰。

何休《解诂》:“大火为心星,伐为参星,大火为伐,所以示民时之早晚也。”石氏《星经》谓:“心三星,帝座,大星者,天子也。”扬雄《蜀王本纪》谓:“望帝杜宇者,盖天精也。”《国语·周语》:“农事之候,故曰农祥。”《尔雅》:“大火谓之大辰。”大火,心也,最为明也。心与伐二者正符《常志·序志》所称:“帝居心房,决事参伐。”蜀中传承的天文意义,亦有其传说之由来。《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子二人,伯曰阏伯,季曰实沉,日寻干戈,帝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而参为晋星。”夏禹都平阳,而晋适当大夏之野,而参为夏族之大辰,蜀为夏族之一分支,故觜与参是在实沉之次也。《夏小正》在正月、三月、五月、八月(应作七月)于参星历记其见,伏与晨昏中天,以之为岁首星象,所谓“初昏参中”是也。《彗星要占》:“参者天子市也,伐者,天子都尉也,与狼狐同精。……天子,蜀侯也。”于《楚辞·九歌·东君》亦有“举长矢兮射天狼”之语。北极为大辰,用北斗以定时节。而在《夏小正》亦云:“正月初昏,斗柄县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县在下则旦。”是以斗柄位置以定季节也。《春秋斗运枢》:“北斗七星,一天枢,二璇,三玑,四权,五衡,六开阳,七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合而为斗。”杓即斗柄也。斗柄所指曰建。《史记·天官书》:

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也)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

郭老云:“在古代历法初步之时,曾以北斗为观象授时利器。……此事实且必甚古,盖在西北,前三千年时,北斗接近北极点,终夜不没于地平,于观象时最为便利。”是乃独具卓识。温少峰同志谓:“《天官书》‘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这条资料太为宝贵。从地域言之,华以西南,巴蜀之域也。其标准星为北斗之杓,又是昏见,与《夏小正》所称‘初昏参中’相合。是则夏也,蜀也,颛顼也,同一族属,而皆出自蜀之西山者也。古代蜀人于天文历法的最大贡献,恐怕就是以北斗之杓来定四时。”又据《国语·周语下》所载:

星与星辰之位昏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

由于颛顼观天授时,以北极为大火,《夏小正》从之,当即颛顼之法。很可能颛顼以参星定时发展而为北极(北斗)以定节季。颛顼之族出自黄帝,派分为唐虞夏秦及蜀楚,均称为颛顼之裔,势力最大,经济文化影响面亦广。秦始皇统一中国,自以为以水德王,而历用颛顼,汉初由之,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之主流,亦具特识。

颛顼历法,今于《淮南子·天文训》可以见之。“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南方火也,其帝炎帝;中央土也,其帝黄帝;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北方水也,其帝颛顼。”此盖本《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所言:黄帝以云纪官,太皞以龙纪官,少皞以鸟纪官,共工以水纪官之意,为之另作安排,突出中央以黄帝为首,驾驭四方,此乃秦统一中国之后,合东西南北部族而成一家,其于天象亦复如是。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绝,这样猛烈的斗争,故排除共工而以颛顼代之,此颛顼高阳氏死托祀于北方之帝也。司马迁《天官书》本之,于是有中宫天极星,盖移北极之大辰而称之也,即《文耀钩》所称之“中宫大帝”。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春秋合诚图》所称:“紫微大帝室,太一精也。”而于北宫玄武,于“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驷,马也。王良,春秋时晋人,善御马,于是人间善御亦上了天,御天马,而为天星之神也。《文耀钩》云:“北宫黑帝,其精武。”玄亦黑也,王良可为天上之星,颛顼更可称为北方之帝,此为北极之星转为中宫之天极,而北极另安排为北宫玄武以颛顼配之也。心房为大火,伐为大火,皆蜀人之天象。《天官书》于“东宫苍龙房心,心为明堂”。以并存之,明堂为王者之堂,大星天王,不能失计,以说明其地位已变。把大辰之伐,编入西宫咸池,参为白虎,觜为虎首,主葆军旅,其东有大星曰狼,不可变色,发出警告之词。由春秋以至汉武之世550年间,天象之观察,约经三次变化,至《天官书》而具体排比完成,为后世所宗,此乃中国天文学之所贡献,非有假于外来者也。

当春秋之际,在分野之诸星中,唯狼弧及建星(《天官书》:“建星在斗上,北临黄道”),离黄道过远,故建立黄道二十八宿,改用东井、舆鬼以替狼弧,用南斗以替建星。盖井鬼为黄道上夏至点相近之点,斗为黄道上冬至点相近之点。《天文占候》谓太白主毕觜,镇星主井,五车卿星,弧矢主益州,益州者,蜀也,尚存其迹。秦并巴蜀,秦之东井舆鬼分野,成为蜀之分野,毕觜参乃改为魏之分野。蜀亡而星象随之偕亡,至使蜀人后之来者于天文关系,模糊不清。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一则曰“井络垂象,江汉遵流”;二则曰“星应舆鬼”,“与秦同分”;并引《河图括地志》所云:“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左思《蜀都赋》从之,为文人所相互诵悉。而于蜀中民谣,及秦宓答夏侯纂之问所言:“阜之山,水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之语,未与深考。即汶,同岷,汶山即岷山,水出其腹,即《荀子·子道篇》所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是其证也。《蜀志》:“后有王曰杜宇,……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而去。昌,盛也。福,富也,会昌、建福是为歌颂之词,窃以此为蜀人歌颂望帝,秦宓录而存之以答客问也。

《蜀志》谓,“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其时代不够正确,朱希祖据所述开明氏传十二世,以三十年为一世计算驳之,认为杜宇应在春秋鲁僖公前后,而不当在战国秦惠王七国称王之后也,斯说极为中肯。今据《蜀志》所述“开明位号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言之,秦德公居雍(今陕西凤翔)时为周厘王五年(公元前677年)。《史记·秦本纪》秦武公之世,齐晋为强国,齐桓公霸于鄄。武公二十年卒,立其弟德公,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德公立二年而卒,宣公嗣位。以蜀亡于所称周慎王五年上推360年计之,杜宇当与齐桓公先后同时而不应在秦孝公与秦惠文王之世也,此于《蜀志》所述年历,毋乃有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