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礼仪实战:强化交谈修养,提升个人形象

社交礼仪实战:强化交谈修养,提升个人形象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谈在人际关系的“礼尚往来”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在各种各样的社交礼仪形式中,交谈礼仪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强化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交谈的礼仪,是至关重要的。乘务员是为乘客服务的人员,但是在与乘客交谈的过程中,却没有遵循文明礼貌原则,给乘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会遭到乘客投诉,从而影响个人形象。

社交礼仪实战:强化交谈修养,提升个人形象

交谈是人们日常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美国著名的语言心理学家多罗西·萨尔诺夫曾说道:“说话艺术最重要的应用,就是与人交谈。”

交谈在人际关系的“礼尚往来”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在各种各样的社交礼仪形式中,交谈礼仪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强化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交谈的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交谈礼仪,即人们在一般场合与人交谈时应当遵循的各种规范和惯例,主要包括交谈原则、交谈方式、交谈内容和交谈中的语言技巧四个方面。

交谈礼仪

(一)交谈原则

交谈的原则是人们在与他人交谈时需要遵循的准则,遵守这些原则,将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尊重对方原则

交谈是双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是双向活动。要取得满意的交谈效果,就必须顾及对方的心理需求。交谈中,来自对方的尊重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交谈双方无论地位高低,年纪大小,辈分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切不可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所以,谈话时,要把对方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在心理上、用词上、语调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尽量使用礼貌语,谈到自己时要谦虚,谈到对方时要尊重。恰当地运用敬语和自谦语,可以显示个人的修养、风度和礼貌,有助于交谈的成功。

礼仪故事 5-1

“五里”和“无礼”

一位年轻人准备去青海湖风景区旅游。那天天气炎热,他下车后已走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了,不知距目的地还有多远,举目四望,不见一人。正失望时,远处走来一位老者,年轻人大喜,张口就问,“喂,离青海湖还有多远呀?”老者目不斜视地回了两个字:“五里”。年轻人精神倍增,快速向前走去。他走呀走,走了好几个五里,也不见青海湖的踪迹,他恼怒地骂起了老者。

(资料来源:本案例根据豆丁网礼仪课程教学案例整理,http://www.docin.com/p-49381944.html)

2.坦率真诚原则

真诚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交谈的原则。交谈双方态度要认真、诚恳,有了直率诚笃,才能有融洽的交谈环境,才能奠定交谈成功的基础。认真对待交谈的主题,坦诚相见,直抒胸臆,不躲不藏,明明白白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出自肺腑的语言才能触动别人的心弦”,真心实意的交流是自信的结果,是信任人的表现,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激起对方感情的共鸣,交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明确的目的性原则

只有目的明确了,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谈话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临场应变。坚持“有意而言,意尽言止”“话由旨遣”的原则,明确谈话目的,是取得成功交谈的前提条件。如果谈话目的不明确,漫无边际,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也是失礼的。所以谈话之前,预先想一想要获得的效果并为之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交谈成功的必备条件。

4.文明礼貌原则

言谈要合乎礼仪,重要的是言语及谈话时的动作、表情要讲究文明礼貌。一些谈话场合,既不能喋喋不休,也不能一言不发;交谈时,既不能不痛不痒,也不能尖酸刻薄;既不能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也不能无所顾忌,过于放肆;既不能拿腔拿调,也不能没轻没重。做到文明礼貌,就是既要注意谈话内容,又要讲究谈话方式;既要注意言谈本身的问题,又要注意伴随言谈的表情动作。

同时,也要把握好谈话的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应该怎样说才能达到更好的交谈目的,是讲究谈话礼仪应注意的事项。此外,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礼仪故事 5-2

几角钱,还想买态度?

在某地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与乘务员之间发生了争吵:

乘务员:往里走,塞在门口为哪样?

乘 客:同志,态度好一点嘛!

乘务员:态度?态度多少钱一斤?

乘 客:刚才我不是跟你说了嘛,我到下一站就下车。

乘务员:我不也跟你说了吗,你花几角钱,还想要买什么态度?

乘务员是为乘客服务的人员,但是在与乘客交谈的过程中,却没有遵循文明礼貌原则,给乘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会遭到乘客投诉,从而影响个人形象。

(资料来源:本案例根据豆丁网礼仪课程教学案例整理,http://www.docin.com/p-49381944.html)

5.对象清晰原则

谈话要有强烈的对象意识,适应语言表达的环境,即适应语境,话题要因人而异,根据谈话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文化知识水平及思想状况区别对待。《汉书·艺术志·邓析》中有文:“夫言有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贪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话讲得好不好,不仅要看话语是否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还要看谈话内容是不是符合谈话对象的需要,对方是否乐于接受。

礼仪故事 5-3

新老局长的尴尬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伤及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您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资料来源:本案例根据豆丁网礼仪课程教学案例整理,http://www.docin.com/p-36149884.html)

“莫对失意人谈得意事”,在随意交谈的时候,也是需要随时注意的。

如好朋友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正在烦恼之中,这时即使开一个很小的玩笑,也可能引起不快,因此应该向其表示同情,多加劝导;与残疾人相处,更不宜说有伤对方自尊的话;喜庆场合,谈些天灾人祸、某人去世等话题更不会受人欢迎;遇到正办丧事的人,只应讲些节哀的劝慰话。总之,交谈过程中应该多谈些对方喜欢听的、感兴趣的话题,而在提建议、提出批评时更要讲究方式、讲究艺术,注意环境与场合,让对方心悦诚服地采纳、接受。

6.忌谈话题回避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忌讳的话题,因此在交谈时务必要注意回避对方的忌讳,以免引起误会。例如,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不询问对方的私事等。

交谈礼仪中切忌传播小道消息。人家不打听的消息,别随口乱提,人家不提的问题,别信口分析,这也是谈吐礼仪要遵循的原则。交谈时,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灾祸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对方主动谈起自己的往事,应诚意地表示关心、同情,说些有节制的劝慰语。不谈那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传闻。由于中外生活习惯的差异,许多国内司空见惯的话题往往是触犯外国人禁忌的敏感内容,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尤其要注意回避对方忌讳的话题。例如,过分地关心他人的行踪去向,询问他人年龄、婚姻、收入状况,询问他人身高、体重等,都被外国人视为对其个人自由的粗暴干涉,是交谈所不宜涉及的,不经意之间一旦提出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交谈时还应注意不直接批评长辈和身份高的人,注意亲疏有度,“交浅”不“言深”,是一种交际艺术。

(二)交谈方式

交谈方式,是指人们在与他人进行交谈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

交谈方式选择得恰当与否,对于能否正确进行人际沟通、恰当表达个人思想、友善传递敬人之意都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总结了以下六种交谈方式。

线上交流礼仪

1.畅通式交谈

畅通式交谈,就是无所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的所有想法和见解统统讲出来,以便让对方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基本特征就是以我为主,积极主动,也就是“打开窗户说亮话”。

采用畅通式交谈,比较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而且可以因势利导地掌握交谈主动权,控制交谈走向。

但此种交谈方式会给人比较不稳重的感觉,有套近乎的嫌疑。

2.引导式交谈

引导式交谈,就是交谈一方主动与那些不善言谈的谈话对象进行交流,在话题的选择或谈话的走向上对对方多方引导、循循善诱,或者抛砖引玉,鼓励对方采用恰当方式阐述己见。现在各大电视节目上的谈话类节目,都是采用的引导式交谈方式。

3.倾听式交谈

倾听式交谈,是指在交谈时以听为主,需要有意识地主动配合别人,通过倾听别人的倾诉,了解对方思路,厘清头绪,再给出自己的见解。

我国有句谚语:“用十秒讲,用十分钟听。”据研究,人们日常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 55%,说的时间占 29%,读的时间占 7%,写的时间占 9%。这说明,听在人们的交谈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采用倾听式交谈,可以表示谦恭之意,亦可后发制人,变被动为主动。但此种方式要求以自己的只言片语、神情举止去鼓励、配合对方。否则就会给人以妄自尊大、自命不凡之感。

4.评价式交谈

评价式交谈,是指在交谈的过程中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听取他人的观点之后,通过恰当的方式来阐述。此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当面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对方的发言内容。

采用此方式的关键是要注意适时与适度。同时要尊重对方,不可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对他人的见解妄加评论。

5.跳跃式交谈

跳跃式交谈,是指在交谈中,倘若一方或双方对某一话题感到厌倦、不合时宜、无人呼应或难以回答时,另一方需要及时地转而谈论另外一些较为适当的、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避免冷场的尴尬,或者转移话题走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交谈者不能单凭个人兴趣选择话题,要兼顾对方的兴趣和感受。

6.延伸式交谈

延伸式交谈,是指大家围绕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讨,以便开阔思路、加深印象、提高认识或达成一致。延伸式交谈的目标在于使各方各抒己见,交换意见,以求集思广益。

延伸式交谈方式能使参与交谈的有关各方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或者交换意见,完善各自观点。在进行延伸式交谈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理服人,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武断和强词夺理。

另外,在交谈的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面部表情的表达,要表现出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关注,随着谈话的内容而有所反应。

礼仪故事 5-4

法国商人的抱怨

一个法国商人向他的中国朋友抱怨:“我的中国合作伙伴和我谈话的时候,总是不看着我,不是看着别人,就是眼神游移不定。且不说对我尊重不尊重,我简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常令我感到担心和不知所措。”

(资料来源:本案例根据互联网文章《肢体语言的秘密》整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26/19/139151_16919230.shtml)(www.zuozong.com)

目光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身体语言。正如诗人泰戈尔说的:“眼睛的语言,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像海一般深沉,碧空一般清澈,黎明的黄昏,光明与阴影,都在这里自由嬉戏。”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表明,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 30% ~60%。如果超过 60%,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题;低于 30%,表明对谈话没有兴趣。而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在 3 秒左右,过长时间的视线接触会让对方感到不适。注视的时间是有一个范围的,在这个范围内,对方可以明显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你也不会感到拘谨和不自然。

(三)交谈内容

交谈应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与个人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礼仪修养以及社会阅历、气质风度等有直接关系。

而与人谈话最困难的,就是应讲什么内容和话题。一般人在交际场中,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他的性格、兴趣和品性,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进行多的了解或考虑,而又不宜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

因此,交谈的内容是关系交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人们所选择的交谈内容,往往被视为一个人品位、志趣、教养和阅历的集中体现,而交谈内容的选择也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符合交谈场景和情境

交谈情境即交谈者交谈时所处的客观现场环境,包括时间、地点、目的以及交谈双方的身份等内容。交谈内容应符合交谈情景,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遵守“TPO”原则。T 即时间(Time),P即地点(Place),O 即场合(Occasions)。交谈内容务必要与交谈的时间、地点与场合相对应,否则就有可能犯错误。

(2)符合交谈者身份。交谈者的身份也是语境的构成要素之一,一定要谈论与交谈者身份相关或者明确知道的事情。

2.交谈内容要因人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即指在交谈时要根据交谈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

(1)换位思考。谈话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与合作,因此在选择交谈内容时,就应当多站在谈话对象的角度着想,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民族、阅历、职业、地位而选择适宜的话题。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因素,交谈就难以引起对方的共鸣,难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甚至出现对立的情况。

(2)求同存异。由于交谈各方性别、年龄、阅历和职业等主观条件的差异,交谈中经常会发现彼此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关注话题等。遇到此种情况,应当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谈话内容,使各方在交谈过程中有来有往、彼此呼应、热情参与、皆大欢喜。如果选择了双方都不感兴趣或者只有一方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只能是不欢而散。因此,交谈必须“求同”。

如果交谈各方在交谈中对某一问题产生了意见或观点的分歧,可以进行适度的辩论,但这种辩论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如果谁也不能说服谁,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情绪,保留分歧。切不可为了强行说服别人而争得面红耳赤,导致不欢而散。因此,交谈必须“存异”。

3.适度选择轻松的内容

适度幽默,轻松活泼。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的优越感的表现。”在交谈时要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给交谈对象带去开心与欢乐的轻松的话题,除非必要,切勿选择那些让对方感到沉闷、压抑、悲哀、难过的内容。

幽默是智慧、爱心和灵感的结晶,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表现。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把幽默称作“语言的酵母”,创造出幽默,就创造出快乐及令人回味的思索。幽默能表现说话者的风度、素养,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借助轻松活泼的气氛赢得对方的好感,完成公共关系任务。

4.选择熟悉或者擅长的内容

交谈的内容应当是自己或者对方所熟知甚至擅长的。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内容,就会在交谈中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令对方感到自己谈吐不俗,对自己刮目相看。选择对方所擅长的内容,则既可以给对方发挥长处的机会,调动其交谈的积极性,也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谦恭之意,并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还是选择对方擅长的话题,都不应当涉及对方一无所知的内容。否则便会使对方感到尴尬难堪,或者令自己陷入尴尬。

5.交谈话题要合适

开启话题是交谈的第一个步骤。寻找共同点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如共同的爱好、共同感兴趣的事等。这样的话题会使大家都有话说,从而使交谈能够顺利进行。话题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话题应尽量避开个人隐私和一些不宜在友好交谈中出现的事情,应尽量符合交谈双方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心理等特点。比如,同是 40 岁的女士,一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另一位不甘落后,仍在努力拼搏,你如在第一位女士面前夸奖第二位女士,肯定会引起此女士不快,谈话亦无法继续下去。

(2)应尽量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共鸣,使谈话富有活力,始终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进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是双方走到一起交谈的前提。

(四)交谈中的语言技巧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喜剧作家本·琼生曾经说过:“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语言是交谈的载体,交谈过程即语言的运用过程。人际交往中,如果不注意语言的礼仪规范,用错了一个词,多说了一句话,或选错话题等都有可能影响人际关系。“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在交谈中必须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才能达到双方交流信息、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目的。

1.交谈的语言要求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交谈时要讲究礼节礼貌。知礼会为你的交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讲话者,态度要谦逊,语气要友好,内容要适宜,语言要文明;听话者,要认真倾听,不要做其他事情。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信任、亲切、友善的交谈气氛,为交谈获得成功奠定基础。

日常交谈虽然不用严肃庄重,但是也需要使用礼貌用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在交谈中,要善于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等等。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喜欢这里的风景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有再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即使在交谈中有过争执,也应不失风度,切不可来上一句:“说不到一块儿就算了!”“我就是认为我对!”等。

特别提醒:在交谈中要避免“我”字,千万别把“我”变成你语言中最大的字。

其次,交谈中应当尽量避免一些不文雅的语句和说法,不宜明言的一些事情可以用委婉的词句来表达。例如想要上厕所时,宜说:“对不起,我去一下洗手间。”

再次,多用肯定语言。当你经常说出“不是这样”“不太好呀”等字眼,假如对方用同样的语气与你交谈,你是不是会感到和那个人说话早已厌烦了?因此,使用肯定的语言表现形式总比使用否定的表现形式令彼此间的气氛更为融洽。

当然,为了使谈话进展顺利,适时夸奖对方几句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老前辈的建议,确实起了作用,太谢谢了”“您的新发型太漂亮了”,这对于对方来说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交谈要有实质内容

交谈的双方都想通过交谈,获得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水平。因此,交谈要有观点、有内容、有内涵、有思想,而空洞无物、废话连篇的交谈是不会受人欢迎的。没有材料作根据,没有事实作依凭,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的、乏味的。我们在交谈时,要明确地把话说出来,将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地输送到对方的大脑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恰当地揭示客观事理,贴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3)交谈要主次分明

根据讲话的主题和中心设计讲话的次序,安排讲话的层次,即交谈要有逻辑性、科学性。刘勰的《文心雕龙》曾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有些人讲话,一段话没有中心,语言支离破碎,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给人的感觉是杂乱无章,言不及义,不知所云。所以,交谈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思路要清晰,内容要有条理,布局要合理。

4)语言要简洁、明确、流畅

在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应当力求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切忌喋喋不休、啰啰唆唆。交谈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人准确无误地听懂自己的发言,这里的“明确”,应当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发音标准,吐字清晰。交谈时起码的一点是要让对方听清自己的话,否则就根本谈不上交流。因此,普通话是交谈场合所必须使用的语言方式,切忌在公共场合使用方言或者家乡话。

(2)含义明确。所说的内容不可产生歧义,模棱两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2.交谈中的语言技巧

交谈礼仪中优化语言的方法和技巧也有很多种,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委婉法、幽默法、模糊法和暗示法。

1)委婉法

委婉法是指为了策略或礼貌起见,使用温和的、令人愉快的、不伤害人的语言来表达令人厌恶的、伤心的或不宜直说的事实的一种修辞手段。委婉是一种谈话艺术,其显著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诱导对方去领会话中之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委婉含蓄的话,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向对方劝说,都能比较适应对方心理上的自尊感,使对方容易赞同,接受你的说法。

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人的感受有很大差别,如:“谁”较之于“哪一位”,“不行”较之于“对不起”,“什么事”较之于“请问你有什么事”,前者太直白,语气很冲,后者语气婉转,让人容易接受。例如来访者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影响本人,需要请其离开,不宜直接说“你该走了”,而应当说“我不再占用你的宝贵时间了”等,均属委婉语的具体运用。

2)幽默法

幽默是在一定的语言条件下,通过语言反常组合来实现的。说到笑,人们自然会想到幽默,它是笑的精华,而幽默又不仅在于博人一笑,它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它充满着敏锐、机智、友善和诙谐,幽默有折射和引申,有喻世的针砭和讽刺,在会心的笑声中启人心智,让人在笑声中反省自己,感悟真谛。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度是智慧的闪现。”幽默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幽默本身与智慧密切相关。有幽默感的人大都是知识修养高、机智、聪慧的人。幽默的语言能够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紧张、矛盾和尴尬。幽默是一种境界、一种能力、一种处世的态度。

在交谈过程中,幽默的表达主要依靠语言的修辞技巧,如比喻、双关、反语、拈连、仿拟、飞白、颠倒等,由语言的不谐调构成喜剧性矛盾冲突,使读者或听众因意外而产生联想,忍俊不禁。

但是,幽默是生活中的调味品而非食物。幽默多一分便成为油滑,少一分则成为做作。

礼仪故事 5-5

林肯的幽默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做律师时,有一次步行到城里去。当时他很穷,没钱坐车,但又要赶时间出庭。这时,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开来,他扬手让车停下来,对司机说:“能不能替我把这件大衣捎到城里去?”“当然可以,”司机说,“可我怎样将大衣交还给你呢?”林肯回答说:“哦,这不难,我打算裹在大衣里头。”司机被他的幽默所折服,笑着让他上了车。

(资料来源:本案例根据百度文库《名人幽默》整理,http://wenku.baidu.com/view/351f2cea81c758f5f61f67cf.html)

3)模糊法

模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气进行交际的办法。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自然语言中,句子所使用的词大部分是模糊词,如汉语中的概数词:上下、左右、前后、多少、多日、多次等,副词:马上、非常、刚刚、永远、略微等。

礼仪故事 5-6

周总理的智慧外交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结果周总理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 18 元 8 角 8 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 10 元、5 元、2 元、l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 10 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 元 8 角 8 分……”

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外交策略,让人折服。

(资料来源:本案例根据百度知道相关资料整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9791089.html)

4)暗示法

暗示法是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符号把自己的意向传递给他人,并引起反应的方法,是作为辅助口头交流的一种方法。暗示是一种信号化的刺激,表示“不公开地、隐蔽地给人以启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某处挂一个标牌:此处放自行车将被放气拔气门芯。用幽默的语言暗示人们此处不能存放自行车。

暗示法可以通过人的语言形式、表情来施授,也可以通过情境(视觉符号、声音符号)施授。比如在草坪上竖立一个牌子:“青青小草,踏之何忍。”简单的几个字,就会让人明白不能践踏草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