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义食饭:探索八婺文化与金华方言

武义食饭:探索八婺文化与金华方言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武则天执政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以武义名县。[6]也就是说,武义建县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之后武义被废置。1300多年或1700多年的人类交往传承,使许多古汉语词汇在武义方言中得以保留,如食(吃)、困(睡觉)、寻(找)等等,这里就专门说说“食”字。在武义方言中,“食”是个常用词。“吃、喝、吸”一律称作“食”,如食饭、食肉、食鱼,食酒、食水、食茶,食烟等。

武义食饭:探索八婺文化与金华方言

武义县境春秋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至东汉属乌伤县,三国至隋为永康县地。唐天授二年(691),析永康西境始置武义县,隶婺州。传武则天执政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以武义名县。[6]也就是说,武义建县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另有一说: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永康始置武义县,属会稽郡。吴宝鼎元年(266),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武义县属东阳郡。之后武义被废置。唐天授二年(691)分永康西境又置县,改名武成县,属婺州。唐天宝元年(742),婺州复为东阳郡,武成县属东阳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东阳郡为婺州。至唐天祐年间(904—907)武成县复名武义县,属婺州。[7]如此说来,则武义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1300多年或1700多年的人类交往传承,使许多古汉语词汇在武义方言中得以保留,如食(吃)、困(睡觉)、寻(找)等等,这里就专门说说“食”字。

在武义方言中,“食”是个常用词。“吃、喝、吸”一律称作“食”,如食饭、食肉、食鱼,食酒、食水、食茶,食烟等。武义方言中的这种用法,其实是从古汉语那里传承而来的。

诗经·魏风·硕鼠》中,就有三句以“食”为“吃”的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说的是: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另有6篇笙诗)。据有关史料,《国风》中年代最晚的一首,作于宣公十年(前599)前。而我们前面举例的《硕鼠》,就是《国风》中的《魏风》,怎么说也有2600多年了。也就是说,早在26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把“吃”说成“食”了。

先人可并不只是在《诗经》中这么说,这样说的人还是很多的。

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子(约前313~前238)及其弟子所著。《荀子·大略》中多处用了“食”字:

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说的是:《诗》云:给人喝啊给人吃,教育人啊指导人。

“曾子食鱼有余。”说的是:曾子吃鱼有吃剩的。(www.zuozong.com)

“饮而不食者,蝉也;不饮不食者,浮蝣也。”说的是:只喝水而不吃东西的,是蝉;不喝水又不吃东西的,是蜉蝣

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庄子·内篇·齐物论》也有说“吃”为“食”的: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说的是:人吃牲畜,麋鹿吃草。

“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说的是:丽姬陪伴老王,睡三面雕栏之软床,吃六畜九牧之嫩肉,回想当初的蠢哭,她好后悔哟。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前145—前90)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在《史记》中,也可见到用“食”来说“吃”的用法。如《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中说道:

“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这说的是:天下物产各地不均,有少有多,民间习俗各有不同,山东地区吃海盐,山西地区吃池盐,岭南和大漠以北本来也有许多地方出产盐,这方面情况大体如此。

“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说的是:但任氏家约规定,不是自家种田养畜得来的物品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自身不得饮酒吃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