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那些善于搞交易、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其根源在于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善于经营的商部族,他们往往用多余的产品和别人交换,换回自己需用的物资。
关于商族人的诞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那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1],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一天,简狄和其他两个女子到水边洗澡,看到玄鸟[2]生蛋于地,简狄捡起吞下,而后怀孕,生下了契。
契是商的祖先,是舜的司徒,曾帮助大禹平治水土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或说在今陕西商洛境内)。
夏王朝建立后,契的孙子相土仍被封为商侯,后担任司马,并帮助夏启开疆扩土、征伐东夷。[3]作为夏的一个侯国,商部族服从夏王的指挥和调遣,并按时纳贡。
契的六世孙冥曾做过少康时的水官,勤政爱民,几十年如一日治理水患,造福于民,死后得到夏王朝的褒奖和后人的尊敬。
冥的长子亥被有易氏国君绵臣杀害,亥的儿子微甲为替父报仇,带领国人习武练兵,联合河伯打败有易,杀了绵臣,这次军事行为既报了仇,又为商部族重视武力打下了基础。
商汤是契的第十四世孙,那时商部族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邦国,而当时的夏桀不施仁政,残害百姓、侵夺诸侯,致使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夏桀害怕商汤坐大威胁王权,趁商汤纳贡之时,将其扣留,软禁于钧台。后经人说情和商汤的“认罪”,商汤被释放归国,决心积蓄力量,准备灭夏。
商汤从施仁政爱民众做起,他见野外四面设网,欲捕尽野兽,便让人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这一举动带来了很好的政治效果,其他诸侯闻知此事,觉得商汤仁慈,纷纷前来投靠。
商汤很重视人才,当得知隐士伊挚胸怀大志,且有决政辅国之才,但不满夏桀统治而躬耕于野,不愿出仕,他便以师生之礼,五次往返,终得伊挚。当得知薛国君主仲虺为人贤明,就去前往聘用,仲虺携族人投奔了商汤。
得到两位奇才,商汤如鱼得水,他们二人也都尽心建言献策,商汤言听计从,开始了灭夏的军事行动。
当时离夏王朝不远的邻邦葛国君主荒淫懒惰,抱怨缺乏牛羊、酒饭等贡品,不愿祭祀,商汤派人送去牛羊,还遣派人力到葛国耕种,又派了一些老人小孩给耕种人送饭。
葛伯吃掉商人送来的牛羊,抢夺耕种人的饭食,打伤送饭的老人小孩,商汤忍无可忍,挥兵灭掉了葛伯,解葛国民众于倒悬。
当时夏桀也认为葛伯做事有亏,虽痛心葛国灭亡,但也无话可说。商汤趁机练兵选将,积蓄力量,伺机而动。(www.zuozong.com)
灭葛一年后,商汤集中兵力灭了与夏关系密切的彭姓豕韦,夏桀有些担忧,但仍未对商汤进行征伐。又过两年,商汤乘机又灭了忠于夏朝的顾国和昆吾。
这时夏桀仍自信天命,我行我素,饮酒作乐,迫害民众,而不知已经大失民心,成了孤家寡人,也不知自身已处在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境地。
圣元前1049年(公元前1600),商汤带领仲虺、伊挚,加上70辆战车、5000名军士,向西讨伐夏桀。两军在鸣条相遇,战前商汤宣读伐夏誓词《汤誓》,士气大振,夏桀败绩,退守南巢,郁郁而死。从此开始了商王朝的时代。
商汤建国后,把象征王权的九鼎迁到商都,但没有迁移夏的社稷,而让其继续存在,使夏民能够保持自己的信仰。
为维护秩序,商汤作《汤刑》。为显示改朝换代的成果,“汤乃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会以昼”。[4]
夏王朝以寅月为正月(夏历正月),正月初一为朔日,汤则以十二月一日为正朔,夏崇尚黑色,汤则把衣服、旗帜、器物、马匹、祭祀供品的颜色统统改为白色,还把大臣和诸侯朝见定在白天。这就形成了殷人尚白的传统。
苍天并没有给商汤很好的眷顾,反而5年大旱,粮食歉收。商汤派人求雨,没有效果,于是他带领伊尹,亲自求雨,依旧没有下雨迹象。
商汤问史官有何良策,史官说除了用牛羊作牺牲外,还需人牲,商汤自愿为人牲躺到燎祭的柴火上,突然阴云大作。这显示出商汤为了民众利益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商汤以史为鉴,减轻人民负担,加强与各邦国的联系,减少部分诸侯的贡品数量。他不仅团结中原地区的诸侯,还把恩惠普及黄河上游的氐羌地区,许多氐羌部落纷纷朝贺,为氐羌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提供了便利,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
商汤灭夏后大约在位13年去世,他的大儿子太丁也先他而去,于是伊尹和仲虺按照商汤遗嘱,立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商王,外丙在位3年去世,外丙的弟弟仲壬继位,仲壬在位4年去世,伊尹和众臣立太甲为商王。
太甲名至,是太丁之子,商汤的嫡长孙,他继位时正值殷商兴旺时期,当时四方安定,诸侯宾服,国家少事,家足民富。太甲变得贪图玩乐,不理政事,任意打骂杀戮不服者。
老臣伊尹见太甲如此荒唐,马上劝谏,太甲不听,反而更加放肆,伊尹为了防止商汤伟业葬在太甲之手,只得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威信和权力将太甲囚禁在王都郊外的桐宫,自己摄政,处理一切朝内事情。
伊尹摄政3年,见太甲有悔过的意思,便把他接进王宫,还其政事。太甲经过3年磨炼,知道江山来之不易,于是痛改前非,效法商汤,以德治民,使商王朝在各地的统治更加巩固,被后人尊为太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